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9篇
综合类   151篇
水路运输   5篇
铁路运输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1974~1987年收治的22例肝豆状核变性中,以神经系统紊乱为首发症状者15例(68%),以肝病为首发症状者7例(32%)。其中20例查到K—F氏环,5例有溶血性贫血,9例有遗传家族史。提高对本病肝病型的认识,对可疑患儿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及对先证者的同胞和父母进行筛选试验,对于本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
作者对补给VB1、B6的小鼠在接触纯音其频率为3kHz,强度为115dBA,时间为60min后的鼠肝GPT活性进行了检测。随机分成对照(Ⅰ组)、噪声(Ⅱ组)、噪声加B1(Ⅲ组)、噪声加B9(Ⅳ组)四组。结果发现:Ⅱ组肝GPT活性与Ⅰ组比增高不明显(P>0.05),Ⅲ组与Ⅰ组比增高(P<0.01),Ⅲ组与Ⅱ组比增高(P<0.05)。Ⅳ组与Ⅰ组比下降(P<0.05),Ⅳ组与Ⅱ组比下降(P<0.01)。Ⅳ组与Ⅲ组比下降(P<0.01)。本实验研究观察了动物在接触噪声后肝GPT活性改交及接触噪声前15~20分钟腹腔注射一定量的VBl、B6再给噪声刺激的肝GPT活性变化。试图探讨噪声做为一种物理因素和VB1、B6做为一种化学因素对鼠肝GPT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螺内酯对实验大鼠肝组织TGFβ1、PDGF-BB及α-SM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螺内酯预防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 90只 ,随机分为 3组。正常对照组 (8只 ) :正常饮食 ,皮下注射花生油 ;模型组 (42只 ) :复合因素制成肝纤维化模型 ;螺内酯预防组 (40只 ) :造模方法同模型组 ,螺内酯 10 0mg·kg- 1·d- 1灌胃。分别于第 2周、4周、6周、8周末随机处死 8只大鼠 ,取肝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肝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 BB)及α 平滑肌动蛋白 (α SMA)含量。结果 螺内酯预防组TGFβ1、PDGF BB及α SMA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螺内酯可通过降低TGFβ1、PDGF BB活性及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对肝纤维化的形成起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4.
干扰素α预防实验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IFNα)预防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 36只随机分成A组 (对照组 ) 12只 ,正常饮水 ,皮下注射花生油 ;B组 (模型组 ) 12只 ,复合因素制成肝纤维化模型 ;C组 (IFNα预防组 ) 12只 ,造模方法同B组 ,干扰素α 1× 10 5U肌注 ,1次·d-1。 6周后处死观察肝内纤维组织、肝星状细胞 (HSC)、α 平滑肌动蛋白 (α SMA)及肝功能变化。结果 与B组相比 ,C组肝内Ⅰ、Ⅲ型胶原、血清Ⅲ型前胶原 (PCⅢ )、透明质酸 (HA)及层黏蛋白 (LN)明显降低 (P <0 .0 1) ,活化的HSC数目减少 ,凋亡数目增多 ,肝功损伤减轻。结论 IFNα通过减轻肝组织炎症和抑制HSC活化、诱导其凋亡预防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35.
肝段下腔静脉梗阻 (budd chiariSyndrome ,BCS)是由于肝静脉或肝段下腔静脉梗阻导致肝静脉流出道受阻而引起的综合征。先天性梗阻常为隔膜型 ,或由栓塞而致下腔静脉闭塞。确诊主要依靠血管造影。随着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olourDopplerflowimaging ,CDFI)的广泛应用 ,极大丰富了对本病的检查手段。本文旨在探讨CDFI检查对BCS的诊断价值。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3年 9月至 2 0 0 0年 12月我院收治的BCS患者 2 0例 ,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 12~ 6 7岁 ,平均35 .8岁。其…  相似文献   
36.
D-山梨醇清除率法评估肝储备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山梨醇肝脏清除率(CLh-s)法补充吲哚箐绿15min潴留率(ICGR15)和Child-Pugh分级相结合评估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肝储备功能的可行性。方法41名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分别给予Child-Pugh分级、ICGR15、CLh-s检测评估肝储备功能,对前两种评估方法出现交叉重叠的患者,进一步分析其CLh-s值与手术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Child-Pugh分级与ICGR15值(以40%为界)交错重叠主要集中在B级和C级之间。在Child-Pugh分级B级的18例患者中,>40%的患者有5例,术后3例出现明显并发症(CLh-s分别为629.52、509.79、450.71 mL/min),2例未出现明显并发症(CLh-s分别为784.49、779.36 mL/min);在Child-Pugh分级C级的13例患者中,有4例ICGR15<40%的患者,2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出现并发症(CLh-s为484.57 mL/min)。1例未出现明显并发症(CLh-s为723.36 mL/min)。概括之,CLh-s>700 mL/min者,手术并发症少;CLh-s<700 mL/min,者手术并发症多。结论CLh-s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手术并发症有关。该法可对ICGR15和Child-Pugh分级联合评估肝储备功能时出现交叉重叠者进一步分类,使肝储备功能评估更为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7.
清热祛湿方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1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热祛湿方是我们长期应用于临床治疗慢性肝病的有效方剂。既往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清热祛湿方有较好的防治肝纤维化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该方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我们采用四氯化碳法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 ,观察该方对大鼠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l,TGF β1)蛋白表达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动物 :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 4 8只 ,清洁级 ,体重 (2 4 0± 30 ) g ,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陕医动证字 :0 8 0 0 5号。药品与试剂 :清热祛湿方 (由飞天蜈蚣七 30g、汉防己 15 g组成 ) …  相似文献   
38.
蓖麻毒蛋白糖脂脂质体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 …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索一种疗效显著的新型肝癌介入治疗新药,对蓖麻毒蛋白糖脂脂质体包封物进行有关实验研究。方法 以中药蓖麻子的提取物-蓖麻毒蛋白与糖脂脂质体-半乳糖神经酰胺进行包封后形成的蓖麻毒蛋白糖脂脂质体包封物(R-GCL)作为设计药物进行实验研究,了解包封后的蓖麻毒蛋白对肝癌细胞的杀伤力。结果 在体外实验中,当R为0.055μg/ml时,游离蓖麻毒蛋白作用后肝癌细胞的存活率为38.5%,R-GCL为28.  相似文献   
39.
螺内酯在预防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螺内酯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及醛固酮在肝纤维化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组、螺内酯预防组。用复合因素制备肝纤维化模型 ,螺内酯每日按 10 0mg·kg- 1 制成1mL溶液灌胃 ,观察其预防肝纤维化形成的作用。结果 ①螺内酯可使纤维化肝组织羟脯氨酸 (HYP)含量明显下降 (P <0 .0 1)。②VG染色、网状纤维染色可见螺内酯预防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降低 (P <0 .0 1)。③肝纤维化组血清、肝组织ALD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螺内酯预防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血清、肝组织ALD均升高 (P <0 .0 5 )。结论 螺内酯对肝纤维化的形成有预防作用 ,醛固酮可能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40.
我院1989年10月~1995年3月对57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进行肝血流同步双栓(经腹肝动脉、门静脉双置管同时注入化疗栓塞剂)治疗。结果半年生存率为94.1%。1年66.6%,2年31.3%,3年5.8%。该方法明显优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是中晚期肝癌综合治疗中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