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9篇
综合类   151篇
水路运输   5篇
铁路运输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通过研究尼古丁对巨噬细胞的肝X受体α(LXRα)及其下游的基因表达和胆固醇外流的影响,探讨尼古丁对LXR信号系统的作用。方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并转化为巨噬细胞。在尼古丁的作用下,观察巨噬细胞的aopA-Ⅰ介导的胆固醇外流的变化和LXR及其下游一些基因mRNA表达。结果尼古丁显著影响巨噬细胞中一些涉及胆固醇代谢及炎症反应的基因表达,同时降低aopA-Ⅰ介导的胆固醇外流。结论尼古丁影响巨噬细胞LXR信号途径,促进泡沫细胞形成,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2.
目的以雌二醇(E2)作为阳性对照,观察植物雌激素木黄酮(GST)对体外培养的HSC-T6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E20.1μmol/L浓度作为阳性对照,GST 0.5、5、50μmol/L浓度分别作用于HSC-T6细胞36 h,以RT-PCR方法测定其对HSC-T6细胞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E2浓度组和GST各浓度组均对HSC-T6细胞TIMP-1基因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GST各浓度组作用呈一定剂量相关性。结论GST各浓度组均可抑制HSC-T6细胞TIMP-1基因表达水平,从而促进胶原降解,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ADAM10基因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侵袭、迁移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RNA干扰的方法抑制肝癌细胞HepG2中ADAM10基因的表达,通过细胞增殖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该基因沉默前后肝癌细胞HepG2增殖等生物学特性的改变,通过细胞侵袭实验和细胞迁移实验检测HepG2侵袭、迁移等生物学特性的改变。结果 ADAM10基因沉默后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0.05);细胞体外侵袭能力、迁移能力显著下降(P<0.05)。结论 ADAM10基因表达变化参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ADAM10基因的高表达能促进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64.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肝移植术(OLT)和肝切除术(RT)治疗原发肝细胞癌(HCC)的疗效进行综合比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ScineceDirect、Springerlink、EBSCO、CBM、CNKI数据库、万方、维普,及手工检索国内1990~2010年发表的有关于肝移植和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的相关文献,选择RevMan5.0软件、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按照入选标准,有9项临床试验纳入。Meta分析结果显示,肝移植组和肝切除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相似(OR=1.26,95%CI为0.93~1.17,P=0.13),肝移植组术后3年生存率高于肝切除组(OR=1.68,95%CI为1.31~2.17,P<0.01),肝移植组术后5年生存率高于肝切除组(OR=2.17,95%CI为1.63~2.89,P<0.01),肝移植组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高于肝切除组(OR=5.07,95%CI为3.27~7.86,P<0.01),肝移植组术后复发率低于肝切除组(OR=0.10,95%CI为0.06~0.14,P<0.01)。结论肝移植术和肝切除术均是治疗肝细胞癌的有效手术方法,但肝移植术预后较肝切除术有优势。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供者乙肝病毒(HBV)感染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4例非乙肝患者,其供者均有HBV感染。观察应用HBV感染供者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移植后对受者造血重建、肝静脉闭塞病(VOD)以及HBV感染的影响。结果 4例供者中2例供者为乙肝血清学HbsAb、HbeAb及HbcAb阳性,HBV-DNA定量阴性,供受者均未应用抗HBV药物。1例供者为HbsAg、HbeAb及HbcAb阳性,HBV-DNA定量阳性;1例供者HbsAg及HbcAb阳性,HBV-DNA定量阳性。这2例供者移植前1个月开始口服核苷类药物治疗,移植前HBV-DNA定量转为阴性,受者预处理前1周开始口服核苷类药物预防HBV感染,回输干细胞当天及回输后第3天及第7天均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移植后每月复查HbsAb定量,低于150IU给予输注乙肝免疫球蛋白。4例患者移植后均造血重建,无1例发生VOD,截止随访结束均无HBV感染,监测HBV-DNA定量阴性。结论对于HBV复制的供者及其受者口服核苷类抗HBV药物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预防受者HBV感染。  相似文献   
66.
67.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铁及铁蛋白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铁(SI)及铁蛋白(SF)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SF、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SI。结果慢性HBV感染者多出现SI和SF升高,而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在重型肝炎组最为明显。SF、SI水平与HBV复制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病毒复制增高而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中,SF、SI随着Child-Pugh分级(A、B、C级)依次增高,SF与肝纤维化指标LN有相关性。SF升高的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较高,临床预后较差。结论SF、SI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毒性肝炎的病变严重程度及其预后,可以作为预测肝炎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8.
69.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D 山梨醇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评价其在测量正常和肝硬化肝脏的肝功能性血流量、肝内分流率方面的合理性 ,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和方法。方法 雄性SD大鼠 60只 ,分为肝硬化组 (4 0只 )和正常对照组 (2 0只 ) ,持续静脉滴注D 山梨醇后 ,在不同时间分别采血和收集尿液 ,采用酶分光光度法测量山梨醇血浓度和尿浓度 ,计算正常大鼠和肝硬化大鼠的山梨醇整体清除率 (CLTOTAL)、山梨醇肾清除率 (CLREN) ,从而得出山梨醇肝清除率(CLH)。然后剖腹测量门静脉压 (PVP) ,同时制作肝脏隔离灌注模型 ,采用含山梨醇 0 3 95mmol·L-1的KH液为灌流液 ,分别测量灌流液和流出液的山梨醇浓度 ,计算出肝摄取率 (E)、肝总血流量 (QTOTAL)和肝内分流率 (RINS)。结果 ①静脉滴注山梨醇 ,1 2 0min后达稳态血药浓度 ,正常组 (0 2 0 9± 0 0 43 )mmol·L-1,肝硬化组 (0 3 3 4± 0 0 7)mmol·L-1。②正常大鼠PVP =(0 94± 0 1 9)kPa;E =(90 .1± 7.2 ) % ;CLH =(3 4.0 6± 5 .1 2 )mL·min-1;QTOTAL =(3 7.8±5 .44)mL·min-1;RINS=(9.9± 1 .4) %。③肝硬化大鼠PVP =(1 5 6± 0 3 7)kPa;E =(63 8±9 8) % ;CLH=(2 1 3 1± 7 0 2 )mL·min-1;QTOTAL =(3 3 41± 9 71 )mL·min-1;RINS=(3 6 2±9 6)  相似文献   
70.
本实验用离心和静止两种方法及分子量分别为6000和1000的PEG时培养的肝癌细胞进行融合,发现用离心法和分子量为1000的50%PEG进行融合时其融合率最高。作者还对细胞融合过程进行了观察,发现细胞在开始融合的1.5h时细胞质已经融合;在2.5h时细胞核开始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