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6篇
综合类   2篇
水路运输   15篇
铁路运输   4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龙人 《汽车与配件》2006,(28):36-39
各国政府的能源政策是由对能源供应的不同情况、对能源安全性的考虑,以及废气排放(特别是CO2)要求而定。不同国家和地区并没有明显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2.
沙永康 《家用汽车》2013,(6):175-175
目前对新能源汽车和汽车新能源的概念有不同理解,笔者认为汽车新能源的定义是:1、必须是新发明、新发现的,而不是现有常规之能源,或已淘汰的品种。2、必须是能适用于汽车的使用工况,而不是核能、太阳能、风力、可燃冰等。3、必须是利用现有资源,已经存在的物质,最好是利用废弃物质,经发明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
政策     
经济体制改革六项重点确定;我国对磷产品加征100%特别出口关税;印度上调钢材出口税;俄罗斯将大幅上调国内能源供应价格。  相似文献   
24.
2008年5月27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08年全球风险报告》对全球经济的未来发展表示担忧,认为2008年的不确定性将是10年来最高的,其风险主要来自金融、资源和能源供应等方面。据业内专家预测,随着石油等资源价格的大幅上升,制造轮胎的主要原材料如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炭黑、  相似文献   
25.
当前节能减排工作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减少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降低汽车油耗,对于提升全国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大型汽车厂商要争作表率,承担起社会责任和义务.如果目前"环保压力"和"能源供应"两大关键性问题解决不好,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将受到制制约.  相似文献   
26.
随着我国船舶行业的发展,船舶行业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问题日益明显,节能减排已经成为造船企业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和提高未来竞争力必须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数据分析某造船企业动力车间各种能源供应分布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认为动力车间供应的能源中电能的消耗在造船公司占用比重较大。对此,从起重设备的使用管理、电焊焊接设备的使用管理、车间空压站的管理、电力供应设备的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27.
2021年12月15日,世界首个"零碳"码头智能绿色能源系统在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成功合并了电力网。中远航运天津公司是"零碳"智能码头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项目投资者和运营商。与传统码头相比,"零碳"?码头以风能和光伏能源为动力,在能源消费和生产上实现零碳排放。在该码头建设期间,中远海运天津金风新能源有限公司发挥其技术优势,为天津港C段智能集装箱码头提供"零碳"解决方案,实现该码头清洁能源供应100%自给自足。  相似文献   
28.
2008年3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1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10%。全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3亿t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近一倍。我国将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到2010年,我国增加非粮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万t。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20万t。  相似文献   
29.
<正>为分析脚印面积和整备质量两种基准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影响,研究利用我国2012年生产的各车型燃料消耗量数据,构造出与第三阶段标准严格程度相当,基于脚印面积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进一步对两种标准体系下行业和企业的平均燃料消耗量的核算结果进行评估,得出基于脚印面积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对我国自主品牌约束更为严格。随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和能源供应的日益紧张,美国、欧盟、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建立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管理或CO_2排放管理体系,并通过对标准的持续加严来达到设定的节能目标。  相似文献   
30.
未来能源     
《经济导报》2007,(1):53-60
石油天然气公司可能会继续补充可开采能源储量来满足工业需求,但除了能源供应可能最终枯竭外,一些其他因素也在促使化工、石化等能源密集型行业开始考虑使用替代能源。政策因素——特别是全球范围内要求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压力、能源成本和传统能源潜在短缺都可能会影响工业界未来的能源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