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4篇
  免费   122篇
公路运输   1230篇
综合类   585篇
水路运输   1391篇
铁路运输   1072篇
综合运输   78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343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铸钢件毛坯浇冒口切割及打磨时存在噪音大、弧光强烈、粉尘污染严重,增加了人工操作时的劳动强度,并严重影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拟以铁路车辆摇枕铸钢件浇冒口切割及打磨为例,提出了单工位打磨、流水线式多工位合作的打磨清理方案,设计了自动化打磨单元,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操作,既提高了铸件打磨清理的质量和生产率,又大大改善了工人操作条件,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达到了“以机代人”的目的,对铸钢件实现绿色化乃至智能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刘毅 《水运工程》2022,(10):143-148
综合管沟是近10 a来我国城市地下管线铺设的新型设计思路,在港口工程中的应用较为少见。港口工程具有独特的平面布置,场区内管线类型、地基条件、荷载、地面设施、交互节点等均与其他管沟大不相同,结构设计条件非常复杂。针对上述问题,在广州港南沙四期工程综合管沟结构设计中,结合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特点,对荷载条件、沉降要求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多功能盖板段、渐变式复合地基等方面的优化设计思路,完成了适用于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综合管沟结构设计,有效解决了管线综合的问题。本文所阐述的结构设计经验对后续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综合管沟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3.
应用于铁道车辆车轴的无损检测方法主要有超声波探伤及磁粉探伤。本文介绍了超声波探伤的基本原理与发展过程,并描述了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4.
随着新船上无线电测控设备的研制技术不断完善,船摇隔离度测试的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本文首先介绍传统的船舶隔离度测试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获取以及处理,得到自动化测试方法,最后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精度高、可靠性强。  相似文献   
105.
船身清洁工作是船只维护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对船身定期的清洁,可以有效延长船舶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航行的安全性。本文主要结合最新的自动化控制技术,设计一种用于船身清洁工作的水下机器人,能够在船舶静止时,主动对船底的脏污附着物进行快速高效的清理,提高船只的维护水平,降低维护成本。文中主要介绍该水下机器人的电路设计原理,并结合多层径向基函数网络,优化船只的船身清洁路径,使之更适应复杂的水下环境。  相似文献   
106.
随着港城矛盾等问题的日趋显著,日照港石臼港区大力推进大宗散货作业区南移,东、北、西作业区装卸洁净货种,集装箱码头岸线进一步加长的发展步伐。以日照港石臼港区通用码头自动化集装箱改造工程为例,通过对堆场平行岸线和堆场垂直岸线两种总体布局模式进行对比研究,综合考虑自动化水平、建设投资、生产作业效率等因素,确定采用堆场平行岸线的总体布局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堆场作业能力、降低工程建设投资,具备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同时为远期无人集卡技术的应用预留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7.
在船舶电缆敷设过程中,很难借助有效的工装提高劳动效率,低空间的高强度作业存在严重的安全风险。以船舶电缆自动化敷设系统为分析对象,介绍系统组成和系统接口,采用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PID)算法计算系统行程,通过PROFINET总线完成数据传输,以人机界面(Human Machine Interface,HMI)实现系统性能要求。在风电安装平台上的实际运用表明,该系统可解决造船行业劳动力成本高和安全风险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8.
《船舶》2020,(2):92-92
近日,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沈阳举行。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李硕副所长以及MARIC李小平副院长分别代表各自单位在签约仪式上签字。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被誉为"中国机器人事业的摇篮",是国内机器人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科研机构之一,MARIC被誉为"中国舰船设计的摇篮",是国内成立早、成果多,技术力量雄厚的军用舰船、民用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开发机构。  相似文献   
109.
为了总结面向智能车辆的现役道路设施行驶适应性,即现役道路基础设施承载智能车辆行驶的适宜程度,阐述自主智能驾驶定义与驾驶自动化等级分类,在此基础上剖析不同等级间的人机功能差异,并分别从感知层、感知-决策层、决策-控制层探讨与道路设计要素相关联的人机功能差异,通过归纳总结智能车辆与道路几何要素、路面性能及其他道路要素(如道路标线)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从道路工程角度及其他道路要素方面回顾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车辆,配置高等级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车辆对现役道路设施行驶适应性最高,主动安全系统次之,而驾驶辅助及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适应性不足。而目前研究主要问题包括:难以归纳、标定不同驾驶自动化等级间的人机功能差异及其对于道路设计参数的需求设计值;测试道路场景条件过于理想,考虑的驾驶自动化等级单一,试验规模和样本有限;道路几何、路面性能以及道路标志、标线等道路要素与智能车辆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不足,缺乏与不同道路场景相匹配的智能车辆驾驶特征数据的获取手段。因此建议:重视并推动与道路设计要素相关联的关键人机功能差异指标信息共享;联合高保真且可交互的道路场景、高精度感知传感器物理模型、车辆动力学模型及微观交通流模型,利用测试场景自动化生成、极限工况场景搜寻与泛化等技术开展智能驾驶虚拟测试,突破现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探索反映不同等级智能车辆的道路行驶适应性特征指标与评价标准,精准、有效地评估预测复杂道路场景及不利道路条件下的行驶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0.
辽宁省高速公路绿色通道车辆快速验货系统是通过射线穿透封闭车厢和内部货物,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车辆内部货物的轮廓和形态,在不打开货物包裹物的情况下达到快速验明货物品种的目的。同时将绿色通道车辆验货的图像、数据等信息与自动化收费网络关联,通过车牌号码自动对比、黑名单查询、自动化收费软件报警等功能,解决伪冒绿色通道车辆逃费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