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篇
  免费   87篇
公路运输   278篇
综合类   155篇
水路运输   29篇
铁路运输   118篇
综合运输   4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单节理岩体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阐述单节理岩体的强度特征及其确定方法,结合实际的隧道工程岩体,对加工制备的5组完整岩石和含单节理岩石样品进行室内轴向压缩强度试验,应用基于细观离散的三维颗粒流程序PFC3D仿真室内试验结果,从而确定出数值试验中相应岩石和节理的基本细观输入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实际工程进行地质调查构建节理岩体结构的理想地质模型,输入岩石与节理的基本细观参数,实现对大尺度单节理岩体进行数值预测的强度试验,并获得实际工程岩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及相关的强度特征。试验研究表明:节理的存在降低岩体的强度,改变岩体的延性;岩体中同组的不同节理间存在相互的强度弱化作用,作用的结果导致岩体的总体强度下降,因此简单地分步应用单节理理论预测含多节理的岩体强度是不可行的;基于岩体结构,应用室内试验与数值试验相结合确定大型节理岩体强度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2.
根据国道324线云浮段边坡变形破坏的特点,边坡发生变形破坏的时间和分布规律,提出了地质构造、岩体结构、矿物成分、地下水和地表水、坡形坡向与气候条件是边坡变形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各种影响因素和力学验算的综合分析.认为该路段存在多种不同程度的边坡不稳定问题,而且潜伏着有可能发生的危险。并提出了边坡加固的防护和建议。  相似文献   
63.
64.
公路在勘测设计过程中,各种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复杂,经常使局部路段的设计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保证路堑边坡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对岩体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分析,总结出在收集真实可靠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5.
以西江一期工程龙圩水道整治工程水下炸礁施工实践为例,简述裂隙岩体水下爆破施工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66.
基于岩体锚固系统的锚固作用机理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以锚杆为主体来解释其作用机制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岩体锚固系统的概念.为认识岩体锚固系统的锚固作用机理,建立了岩体锚固系统的串并联系统模型,并分析了构成锚固系统的4个单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最后提出了锚固系统控制围岩体结构作用原理的4个效应.  相似文献   
67.
68.
卸荷岩体力学主要研究卸荷状态下岩体的应力应变及强度特征。文中对卸荷岩体力学的特性及卸荷岩体力学与加载岩体力学的区别进行了分析,通过实例介绍了卸荷岩体力学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采用卸荷岩体力学对边坡开挖进行分析,与实际状况吻合较好,计算结果更能满足工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69.
本文作为一个讲座对以往研究成果作一综述。回顾了当前采用的3种隧道设计方法,提出了基于数值极限分析的地层-结构法,克服了地层-结构法缺点,可以求得设计所需的围岩稳定安全系数,解决了当前设计中的人为性问题。对隧道深浅埋分界线进行了探索,叙述了基于散体理论的隧洞深浅埋分界标准。提出了基于弹塑性理论的隧洞深浅埋分界标准,并对2种分解标准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阐述了隧道设计计算的5个基本理念: 1)隧道设计必须满足运行和施工中安全要求,提出初期支护后围岩安全系数必须保证施工安全; 2)隧道设计计算模型必须适应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围岩压力特征,符合隧道实际受力情况; 3)必须符合现代围岩压力理论与现代支护原理,充分发挥围岩自承作用; 4)隧道结构计算模型也应符合结构实际受力状态,树立初期支护作为围岩加固材料,按塑性理论计算的新理念; 5)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与计算参数,确保隧道设计计算的科学性。最后以一个地铁车站为例,采用本讲座提出的方法介绍了Ⅱ、Ⅲ、Ⅴ级围岩中隧道的设计方法与成果。  相似文献   
70.
在构造节理发育的火成岩地区,由于某组节理特别发育,岩体会表现出似层状结构特征,这种边坡的变形破坏,既具有一般层状结构边坡变形破坏的共性,也具有自身的特性。本文以金丽温高速公路似层状结构边坡的变形破坏为实例。通过地质调查、钻孔资料和孔内电视成像资料分析、地质雷达探测等手段,系统地研究了坡面岩体的变形破坏现象、破碎岩体的空间分布、底滑面形态等,揭示了似层状结构边坡变形破坏的基本特性,为所研究边坡治理方案的确定提供了依据,也为似层状结构边坡破坏机理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