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55篇
综合类   37篇
水路运输   8篇
铁路运输   36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介绍了小关水库特大桥菱形施工挂篮的结构形式、主要特点,以及结构计算、施工安装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2.
33.
(接上期)五、非承载式车身车架设计与损伤变形倾向1.车架种类与结构特点非承载式车身也称车架式车身,常见于货车、大客车、越野车等车型。货车通常由驾驶室、货箱和车架三部分组成,客车、越野车通常由车身和车架两部分组成(图39)。驾驶室或车身是使用薄钢板通过冲压成形,再焊接在一起的部件,其碰撞损伤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34.
采用挂篮进行悬臂浇筑施工,是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一种比较常见的施工方法,挂篮的工作状况对桥梁施工有着重要的意义。挂篮使用前,必须消除非弹性变形并对挂篮的强度进行校核,检验各项指标是否与设计相符。以苍溪嘉陵江特大桥为工程背景,旨在对挂篮荷载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与有限元结果进行比较,得出该类挂篮荷载试验的一般性结论,供同类桥梁选用挂篮时参考。  相似文献   
35.
应用Vissim仿真模型研究了在不同的主辅路流量组合和交织流量比下,菱形立交出入口区间平均速度、平均最大排队长度、出口流量与出入口间距的关系.研究表明,交织区平均速度、平均最大排队长度和出口流量都随出入口间距的变化而变化.当主辅路流量和交织流量比较小时,三者随出入口间距变化较小;当主辅路流量和交织流量比较大时,三者随出入口间距变化较大.因此可以得出,当交通流量较小或出入口间距受限时,出入口间距为l00 m时比较适宜;当交通流量较大时,随交织流量比由0.2增大到0.3以上时,出入口间距应由300 m增大到450m,才能有较好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36.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桥梁项目是否能够实施,景观和交通功能一样是决定因素。伏龙大桥地理位置局限明显,北侧有小两山,南侧有规划大堤,原规划线位与航道大斜交。能否找到适合桥位且同时满足交通功能及景观要求的桥型,是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本文对伏龙桥设计中的结构创新与景观方案进行总结,供同类城市桥梁景观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7.
尾管斜镗孔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证明,当船舶尾轴在尾管后轴承处的转角超过0.3mm/m时,尾轴承很容易磨损,严重时甚至会烧掉,影响轴系正常运转和船舶正常航行。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尾轴承进行适当处理,以使其满足规范要求,保证船舶安全航行。本文从工程实际出发,系统研究了解决尾管后轴承支点转角过大所采用的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38.
随着海上风电场的开发逐步走向深海,对风电运维模式要求也愈发严格。本文提出以风电运维平台为中转站运维模式设计的一种菱形风电运维平台。在舷侧结构在浮式风电运维生活平台方案设计的基础上,对平台浮体提出2种结构方案,运用SESAM中Genie模块建立菱形平台有限元模型,确定边界条件和约束,施加环境载荷,对这2种结构方案在各工况下进行有限元强度分析,对比校核,最终得到结构强度满足要求且运维效率更高更安全可靠的平台结构。  相似文献   
39.
针对货车转向架轴向剪切刚度和摇头刚度对转向架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转向架抗菱摩擦力矩设计方法,通过优化抗菱摩擦力矩,使三大件转向架能够抵抗所有的菱变力,对轴重转向架,可以有效地控制其浮沉运动和侧滚运动。实验证明设计出新型的具有优化摩擦斜楔和弹簧的转向架具有传统优良转向架所不具备的优势。  相似文献   
40.
北京地铁隧道下切穿越1号线施工过程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文章以北京地铁10号线国贸一双井区间下穿地铁1号线为工程背景,采用百限差分程厅FLAC3D建立了大型物理和工艺仿真数值计算模型,对垂直下切穿越既有隧道过程中新旧隧道的受力、变形及地表沉降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0号线在距离1号线1倍直径(6 m)范围内开挖对其影响最大,引起1号线沉降占总沉降量的65%;10号线1号和2号导洞开挖会引起1号线最大主应力的突然降低,应力损失达到16%;1号线的存在对地表变形起到了阻隔传导效应,致使充分沉降后地表沉降槽呈菱形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