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54篇
  免费   447篇
公路运输   3740篇
综合类   2484篇
水路运输   2621篇
铁路运输   1890篇
综合运输   366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331篇
  2022年   353篇
  2021年   408篇
  2020年   283篇
  2019年   332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215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316篇
  2014年   516篇
  2013年   556篇
  2012年   543篇
  2011年   639篇
  2010年   617篇
  2009年   646篇
  2008年   596篇
  2007年   474篇
  2006年   459篇
  2005年   418篇
  2004年   434篇
  2003年   430篇
  2002年   338篇
  2001年   279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6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352.
参照中国船级社《船体结构强度直接计算指南》,对航行于中国沿海海域的77.15m甲板机动货驳的总纵强度进行计算,静水弯矩利用澳大利亚的M axsurf软件进行计算。波浪弯矩根据二维S、T、F线性切片理论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353.
下埋短桩是一种介于抗滑键与全长桩的一种特殊的抗滑桩,在合适的位置上采用将桩顶下沉设置较短的桩就可使边坡达到设计要求的安全系数,而桩身内力较全长桩有所降低,因此从经济角度与受力方面来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滑体有可能沿桩顶失稳剪出,导致边坡工程失败,在应用上受到了很大的制约.现以云阳县太公沱至余家包库岸大咀段库岸滑坡工程为例,对用下埋短桩治理后是否越过抗滑短桩桩顶问题,采用了有限元强度折减法验证.  相似文献   
354.
为探索采用微波技术修复软土路基,文章针对不同微波加热时间下软黏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开展研究,结论如下:(1)微波加热时间越长,土样界限含水率越低,且微波加热前期的效果强于后期;(2)微波加热可以显著降低黏土的膨胀性,且微波加热时间越长,土样的膨胀率越低;(3)微波加热可以提高黏土的抗剪强度,随着微波加热时间的增加,土样的直剪强度与内摩擦角逐渐增大,粘聚力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355.
贫砼以其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良好的抗冲刷性和耐久性而被广泛用于道路基层.文中通过试验,分别对振捣式贫砼、碾压式贫砼进行了抗压和抗折强度特性分析研究,得出了贫砼的抗压、抗折关系以及不同粉煤灰掺量下贫砼的脆性.  相似文献   
356.
孙迪 《北方交通》2023,(12):62-65+69
针对辽宁省西部地区某高速运营隧道出现的检修道隆起及边墙收敛病害,在专项检测及地质勘察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实际病害特征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分析隧道衬砌在有无仰拱状态及膨胀围岩带来外部荷载增大状态的衬砌结构安全性。结果表明:仰拱结构对于衬砌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无仰拱的状态下,结构弯矩较大,导致安全系数不足,仰拱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结构受弯效应,提高了结构安全系数;仰拱结构很好地抑制了外荷载作用下的拱脚部位结构变形,降低了结构收敛量。膨胀压力所带来的外荷载增大,主要集中在右拱腰及右侧边墙范围,在实际工程中应考虑其影响范围,通过计算分析为病害处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7.
路基排水设计是公路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因其理论计算相对繁琐,设计中大多省略理论计算过程,仅结合经验确定相应的排水设施形式及尺寸。对于降雨量较大地区的重难点项目,可能造成部分路段路基排水设施形式及尺寸不合理,从而出现排水不畅,威胁路基安全。对路基排水设计计算步骤进行简要梳理,并根据现有的排水理论计算公式,结合案例,对路基排水进行理论计算,使路基排水设计趋于合理,避免因排水问题引发安全事故及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358.
二次衬砌施作时机一直是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为此,依托在建成都-兰州铁路典型千枚岩隧道工程,基于隧道变形长期监测结果,分析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时程特点,考虑软岩隧道荷载特点,确定了二次衬砌施作时机原则;考虑隧道测量丢失变形,提出软岩隧道第1稳定阶段变形量确定方法;通过现场实测变形数据统计回归,基于一定保证率确定不同大变形等级和不同断面下的软岩隧道二次衬砌施作时机,并进行现场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刚度的初期支护可以实现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前期变形稳定,但无法保持围岩长期稳定,二次衬砌应该在初期支护变形达到第1稳定阶段后施作,既可以减少二次衬砌荷载,又可以控制围岩变形;采用指数函数拟合软岩隧道变形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参数差异性较大,同时在确定隧道第1稳定阶段变形量时应考虑测量丢失变形;轻微、中等大变形段拱顶下沉变形速率小于0.1~0.2mm·d-1,边墙收敛速率小于0.5mm·d-1,严重、极严重大变形段拱顶下沉变形速率小于0.4mm·d-1,边墙收敛小于0.6mm·d-1,即可进行二次衬砌施作;轻微大变形段、中等大变形段和严重大变形段分别在隧道开挖45~55 d,55~60 d和80~90 d后达到二次衬砌施作标准。  相似文献   
359.
为分析石膏质岩隧道衬砌结构置换施工后的受力特征,依托杜公岭隧道病害处治工程实例,在隧道病害处治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对6个不同病害现象的典型断面新置换衬砌结构的初期支护变形、初期支护钢架应力、初期支护-围岩接触压力、初期支护-二次衬砌接触压力等进行为期2.5年的现场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新置换初期支护单独承载的3~5个月时间内,初期支护的变形速率和变形量均较小,其中5个测试断面的拱顶沉降和周边收敛量最大,其分别为6.8,6.4mm;新置换初期支护钢架应力较小并且在二衬浇筑后较短时间就达到稳定状态,其中64处测点(总计72处)应力小于100 MPa;边墙芯样发现石膏、硬石膏成分的断面在二次衬砌浇筑后的26个月内,其边墙或拱顶测点的初期支护-围岩接触压力和初期支护-二次衬砌接触压力仍有明显变化,其中个别测点经过10~20个月才能达到峰值,另有个别测点在3~8个月到达峰值后受干湿交替环境影响会出现变化;综合分析认为,杜公岭隧道衬砌结构主要受到围岩中硬石膏的膨胀作用,石膏的吸水软化作用不明显,其围岩压力具有缓慢发展的特点,新置换二次衬砌承担了主要的围岩压力,新置换初期支护安全性较高;建议石膏质岩地层隧道二次衬砌不宜过早施作或者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设置缓冲变形层,以充分发挥初期支护的承载力、减小二次衬砌承担的围岩压力。  相似文献   
360.
刘亚宇  刘加湾  魏纲  黄睿 《隧道建设》2020,40(9):1333-1340
为了研究基坑开挖导致旁侧既有盾构隧道产生偏心卸载而带来的不利影响,采用MIDAS/GTS NX软件建立精细化的三环盾构管片模型。基于修正惯用法计算的盾构衬砌环初始围压和Mindlin公式计算得到的基坑开挖卸载产生的附加围压,通过将总围压施加在盾构管片模型上,模拟计算得到盾构衬砌的横向变形和内力;采用椭圆度作为评价隧道安全状况的指标,研究基坑开挖偏心卸载对盾构隧道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在基坑开挖偏心卸载过程中,衬砌结构会产生斜向“压扁”的效果,呈现“斜椭圆”变形;由于应力集中的原因,在管片与管片的接缝处应力较大,混凝土应力最大值处在邻接块与标准块之间;混凝土和螺栓的最大应力值会随着椭圆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基坑围护结构位移增大,基坑侧壁应力释放系数β值逐渐增大,隧道的水平位移值也随之增大;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围护结构的位移量,以保证盾构隧道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