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657篇 |
免费 | 938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26290篇 |
综合类 | 10949篇 |
水路运输 | 10339篇 |
铁路运输 | 10204篇 |
综合运输 | 18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3篇 |
2023年 | 793篇 |
2022年 | 1027篇 |
2021年 | 1435篇 |
2020年 | 1318篇 |
2019年 | 761篇 |
2018年 | 353篇 |
2017年 | 587篇 |
2016年 | 701篇 |
2015年 | 1216篇 |
2014年 | 2427篇 |
2013年 | 2459篇 |
2012年 | 2758篇 |
2011年 | 3055篇 |
2010年 | 2847篇 |
2009年 | 3568篇 |
2008年 | 3480篇 |
2007年 | 2754篇 |
2006年 | 2517篇 |
2005年 | 2580篇 |
2004年 | 3149篇 |
2003年 | 3029篇 |
2002年 | 2488篇 |
2001年 | 2046篇 |
2000年 | 1544篇 |
1999年 | 1085篇 |
1998年 | 1090篇 |
1997年 | 1451篇 |
1996年 | 1430篇 |
1995年 | 1117篇 |
1994年 | 870篇 |
1993年 | 701篇 |
1992年 | 711篇 |
1991年 | 753篇 |
1990年 | 597篇 |
1989年 | 444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9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3 毫秒
831.
基于MATLAB的双机通信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ATLAB软件实现双机通信的新方法,详细介绍了各种端口情况下的硬件设计与制作,阐述了软件研制与系统的最终实现。实践证明,这种设计省时、经济、简单实用、成功地实现了双机通信、资源共享的任务,并可方便地扩展到计算机与计算机外设或智能仪器的通讯。 相似文献
833.
日本新干线高速铁路发展历程及其文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辅强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15(11):37-39
作为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日本新干线一直以高速便捷、安全舒适享誉业界,其独特的铁路文化也对全球高铁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回顾新干线的发展历程,着重从技术文化、生态文化、人性关怀和企业文化四方面总结其铁路文化特征,旨在学习和借鉴新干线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834.
针对软土层空间分布不均、厚度差异大的大面积地基处理场地,利用Civil 3D软件建立场地三维地质模型,并绘制场地软土厚度等值线图,直观地反映了软土层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结合不同软土厚度的典型钻孔沉降计算结果,软土层分别采用不插板不堆载、插板不堆载、插板堆载3种地基处理方案,兼顾了处理效果和工程造价。此外,利用Civil 3D软件建立堆载实体模型,用于计算堆载、卸载工程量,计算结果更加精细、准确,解决了传统断面法在交叉部位精度差、计算过程复杂等工程量计算问题。该实例可为后续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陆域开展地基处理精细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5.
为构建高科技园区安全、便捷、舒适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从分析高科技园区特征以及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必要性入手,归纳总结其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构建的技术路线和方法,提出规划、设计、管理不同阶段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以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电子城北扩区为例,探讨在规划、设计、管理中落实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优先的途径.从步行和自行车交通需求特征、功能定位、与其他交通系统的关系角度详细阐述步行和自行车通道和节点规划方案.同时,探讨如何在设计和管理阶段落实规划中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优先理念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36.
对公共交通枢纽换乘算法设计,换乘分为直达线路,一次换乘,二次换乘,换乘算法的具体设计分为两个步骤1、构造并求解换乘矩阵,获得公交换乘方案(即从起点到终点最少换乘次数,及换乘站点).2、根据最少换乘次数,缩小求解范围,求解起始站点与目标站点间的最短路径,进而得到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837.
基于PDM的产品协同设计系统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大连、齐齐哈尔跨省异地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制造方面数据协同效率不高及产品研发工具、相关应用系统不断增加等问题,采用PDM提供的业务功能和SOA技术,实现产品研发过程并行化、协同化、集成化,从而得到了高效的产品开发和技术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38.
大客车和小客车在各种类型公路上的连续行驶速度工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省选取了17条试验公路,涵盖了各个技术等级和设计速度,所穿越的地形包括平原、丘陵和山岭,通过车载仪器测试了小客车和大客车的行驶轨迹和连续行驶速度.根据测试结果,分析了地形环境、车道数量、驾驶人类型、车型与连续行驶速度之间的关联和影响;获得了行驶速度与设计速度之间的偏差及其致因,探讨了行驶速度的波动特性以及导致波动的干扰因素.本研究结果为公路设计者提供翔实的连续行驶速度数据,帮助其选取合理的设计速度;也为汽车运行工况分析以及汽车自动巡航算法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9.
为了分析纤维对沥青混合料的增强作用,选取2种代表纤维(聚酯纤维和玄武岩纤维)及3种常用表面层细粒式级配(AC-13C,SMA-13和OGFC-13),进行了大量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和室内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比聚酯纤维具有更强的桥接、加筋和吸附作用;纤维的掺入可有效改善沥青混合料的各项物理和力学性能及路用性能,且对密实级配沥青混合料的增强效果优于开级配沥青混合料的,而玄武岩纤维的增强作用总体优于聚酯纤维的;由此确定细粒式纤维沥青混合料的适宜纤维掺量为:聚酯纤维0.2%~0.3%,玄武岩纤维0.3%~0.4%,可供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