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7篇
  免费   122篇
公路运输   1348篇
综合类   977篇
水路运输   690篇
铁路运输   1325篇
综合运输   29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1.
在弯曲河道的水流计算模拟中,用加权的质量集中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二维弯曲河道水流数学模型,模拟了黎河中下游弯曲河段在输水流量的流动形态,与实测水位,流速,流量资料相比完全吻合,提出弯曲河道护岸在水动力作用下的受力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汽车多自由度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汽车动力学方程和求解方法编制了汽车性能计算机模拟仿真程序,并用实例,验证了其程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关于对综合交通效应系统动力模型的探讨乔乐中,李宁综合交通效应系统动力学模型,主要是为了解决交通投资比(投入)与国民经济整个国民收入(产出)的关系问题而进行的一项研究。即在当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条件下,用多大的交通投资才能满足国民经济对交通的需求(使交...  相似文献   
14.
电机悬挂方式对LIM地铁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直线电机地铁在不同电机悬挂方式下的气隙变化规律及车辆、轨道的动力响应特性,并将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应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分别建立不同悬挂方式下的系统模型并编制相应的仿真程序,通过在轨道局部加入谐波型余弦不平顺激励对系统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种悬挂方式对系统的各向加速度和轮轨力的影响差别较小,而气隙变化呈现明显不同的规律。研究结论:直线电机采用架悬式悬挂时,要严格控制幅值大于5.5mm的长波不平顺,防止电机和反力板之问的刮蹭;而当采用抱轴式悬挂时,要注意控制大幅值的短波不平顺出现,防止气隙过大,影响电机效率。  相似文献   
15.
2.2动态牵引试验方法[7] 研究机器动态牵引性能的试验方法可分为现场试验、台架模拟试验和负荷车模拟试验.  相似文献   
16.
机车车辆动力学研究及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机车车辆动力学在最近10年得到迅速发展,考虑车辆—轨道耦合作用的耦合模型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大跨距跨江铁路桥的建设,车和桥的耦合振动会引起接触网的振动,进而影响弓网的耦合振动。因此十分有必要开展接触网—受电弓—机车车辆—线路—桥梁耦合大系统动力学的研究。进行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优化,必须首先确定机车车辆动力学三要素的优先关系,即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平稳性,建立以列车为研究对象的模型,同时在模型中考虑机车车辆结构弹性和频变特征悬挂参数以及气流扰动的影响,进而进行灵敏度分析和参数优化。给出考虑频变特性的钢弹簧等效计算方法以及基于循环变量的列车系统动力学建模和计算方法,并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为防止弹性悬挂式机车中间轴驱动装置横向位移过大,发生碰撞,提出了端轴驱动装置弹性悬挂、中间轴驱动装置固定连接的方式。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整车动力学模型,对比分析驱动装置悬挂方式对机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认为采用这种悬挂方式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新建铁路路基改良土动力学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新建铁路基床底层填筑中黏土是否需要进行改良以及改良深度的问题,采用现场动载激振试验的研究方法,对基床底层未改良、部分改良、全部改良的基床结构进行动应力、动变形、塑性变形等项目的测试。通过对不同基床底层结构形式的动载模拟试验研究和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路基的弹塑性变形、动刚度随激振次数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青马大桥的空气动力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扬 《国外公路》1998,18(5):29-34
在青马大桥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人们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空气动力稳定性”,因此在施工和竣工阶段进行了大量风洞试验,以便研究该桥空气动力稳定性。风洞试验的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有汽车,火车或无车通过桥面的情况下,可达到发散不稳定的临界风速都高于设定的最低限度。由于涡流发散而引起的感应振幅,同样在如上所述的两种情况下均较小,这对于桥梁本身设计及其日后的投入运营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