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3篇
  免费   122篇
公路运输   1349篇
综合类   977篇
水路运输   690篇
铁路运输   1330篇
综合运输   29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本文应用车辆动力学分析程序NUCARS,建立了49个自由度的轮轨相互作用分析模型,模拟了车辆在曲线上运行过程中的侧磨规律,分析了采用Vogel侧磨指数和轮轨接触摩擦功作为钢轨侧磨指标时,不同曲线半径和过欠超高下侧磨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43.
研究了外场作用下,位错的非线性动力学,导出了混沌的阈值,讨论了系统的级联分叉以及通向混沌的途径,并在参数平面δ/a-Ω上,给出了系统的混沌区和非混沌区。  相似文献   
44.
本文运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新理论,仿真计算了列车以不同速度匹配通过不同类型纵断面时动力学性能的各项指标,并且根据现行铁道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规范加以评价。结果表明:在本文设定的不同类型纵断面条件下,如单面坡划为多坡段或凹型坡加设分坡平段或凸型坡加设分坡平段,无论是高中速客车还是高低速客货混跑,采用新设计方案计算得到的指标略大于采用原设计方案得到的相应值,但差异不明显;所有方案下,除个别指标外,安全性指标均未超过合格限值,平稳性指标属优良等级。  相似文献   
45.
转臂轴箱定位节点位置对机车动力学性能影响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SIMPACK建立某出口2B0机车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转臂轴箱定位节点的纵向位置对机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节点纵向位置对机车横向稳定性有较显著影响,而对机车直线和曲线通过性能影响不大.得出了在动力学模型中,需要把转臂作为一个单独元件考虑,以减小计算误差的结论.  相似文献   
46.
纵向碰撞下客车动作用力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俄罗斯铁路客车纵向碰撞作用力的理论计算方法,并将仿真结果与实物试验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47.
考虑车体弹性的铰接式高速车辆模型及响应计算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引用多体动力学方法,对高速铰接式车辆进行建模及动力响应计算分析,建立了计及车体弹性效应在内的多体系统计算模型,其计算结果可与多刚体模型的计算结果以及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和相互修正,为车辆动力性能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8.
提高高速客车动力学性能的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我国历次目标高速的客车动力学试验中所发现的问题,总结分析了我国客车的发展情况及所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实现高速客车平稳安全运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49.
基于机车车辆动力学理论,运用SIMPACK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以机车车辆动力学指标为依据,系统分析了抗蛇行减振器的横向安装位置对机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增大抗蛇行减振器的横向安装跨距,可以显著提高机车的蛇行临界速度,不会对机车运行于曲线上的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轴横向力3项指标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0.
通过理论分析与动力学建模仿真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分析了传统机车转向架和径向转向架牵引与导向性能及直线运行稳定性。认为减小轮轨冲角是提高机车曲线通过性能的最有效途径,径向转向架牵引与导向功能达到了良好的协调有利于冲角的减小。同时发现轮对纵向定位刚度只在一定范围内对轮轨冲角影响较大,牵引力作用下较无牵引力作用下轮轨冲角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