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篇
  免费   30篇
公路运输   236篇
综合类   155篇
水路运输   28篇
铁路运输   200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41.
冯学钢 《公路》2005,(6):86-92
以国道108线广(元)南段公路缓倾角层状边坡的变形和失稳破坏为典型结构,在滑坡区岩体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岩体水力学特征、滑坡形态特征和滑坡运动学特征等综合分析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滑坡变形破坏的模式及产生的主要控制因素,并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整治措施的技术可行性及经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经济、合理、有效的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242.
国内外客车车端连接件标准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客车钩缓、风挡装置的标准情况,并从适用于200km/h客车车端结构的角度进行了相关标准的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243.
244.
王挥云 《北方交通》2021,(2):67-70,74
近年来,缓黏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作为一项新技术在我国的土木工程领域中得到了示范应用,但是由于缓黏结剂的固化时间较长,且当前的技术规程中没有明确材料固化评价指标,给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以及验收带来阻碍.在国内外试验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用稠度作为缓黏结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指标;邵氏硬度描述缓粘结剂固化过程中的物理性质,并建立固...  相似文献   
245.
介绍了用高硬度钢材制成的试验型轮箍的试验室综合研究结果,其中包括金相分析、耐磨性比较试验、接触疲劳强度比较试验和试验台疲劳试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П号钢不仅在机械性能、耐磨性和接触疲劳强度方面明显地优于批量生产型钢,而且在损坏韧性方面还具有必要的余量。  相似文献   
246.
基于分层COX 模型的跟驰反应延迟时间生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驾驶员的反应延迟时间是驾驶员跟驰行为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跟驰模型中的重要参数之一. 为分析延迟时间与车辆运动状态、光照条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延迟时间的概率分布,通过实车实验得到跟驰行为延迟时间自然驾驶数据,采用Kaplan-Meier 方法进行延迟时间单因素分析并构建延迟时间分层COX模型. 结果表明:驾驶员跟驰反应延迟时间生存函数受前车加速度,前车加速度变化状态影响显著;前车加速度与延迟时间风险函数之间的关系随时间变化,需采用分层COX模型建模;前后车相对距离每增大10 m,延迟时间风险函数取值减小6.03%;前车由变速运动变为匀速运动时,延迟时间风险函数取值减小35.39%. 研究给出延迟时间风险函数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可应用于跟驰模型参数优化与微观驾驶行为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247.
为客观地描述绿灯期间交叉口进口道异质疏解车流的跟驰行为,基于实测数据验证全速差模型发现,其加速度、速度、车间距的仿真结果存在较大误差. 考虑不同车型车辆性能和驾驶员驾驶行为差异,基于4 种跟驰情景,即小客车跟驰小客车(car-car),小客车跟驰公交车(car-bus),公交车跟驰小客车(bus-car),公交车跟驰公交车(bus-bus),建立考虑车流异质性的车辆跟驰模型. 结果表明,改进模型的性能提升明显,较全速差模型,速度和跟驰间距的均方根百分比误差(RMSPE)分别下降了15.29%,22.32%,更符合交叉口进口道异质疏解车流的跟驰行为.  相似文献   
248.
跟驰过程中跟驰车速、跟车间距的波动性表征了驾驶员跟驰行为平稳性.利用8自由度高逼真驾驶模拟器,通过开启关闭运动系统构建动静态模拟器,分析运动系统对不同跟驰状态下驾驶员跟驰行为平稳性的影响.动态模拟器相对于静态模拟器对比结果表明:加速跟驰状态下,跟驰车速、跟车间距平稳性分别提高了12.5%和27.4%;减速跟驰状态下,跟驰车速、跟车间距平稳性分别提高了27.4%和22.9%;稳定跟驰状态下,在跟驰车速为10 km/h、40 km/h和80 km/h时,跟驰车速平稳性分别提高了30.7%、22.2%和17.6%,跟车间距平稳性分别提高了23.6%、37.9%和17.0%.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在跟驰车速为40 km/h的稳定跟驰状态下,跟驰车速和跟车间距在动静态模拟下的平稳性存在显著差异;加速跟驰状态下,动静态模拟器下驾驶员跟车间距平稳性存在显著性差异;减速跟驰状态下,动静态模拟器下驾驶员跟驰车速平稳性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成果为开展驾驶模拟实验的动静态模拟器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49.
为提升终端区空中交通运行效率,研究平行跑道运行模式对终端区交通流特性的影响.根据终端区空域结构特点、跑道运行规则,建立了终端区进场动态排序策略、进离场协调策略和航空器跟驰行为模型;选取国内某终端区标准进离场程序SID-STAR和双平行跑道构型,基于NetLogo仿真平台实现了终端区交通流运行仿真,对比分析了独立运行、相关运行和隔离运行典型跑道运行模式下终端区交通流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独立运行模式下终端区交通流运行效率较高但流量波动性较大,隔离运行模式下运行效率最低但最稳定;独立运行模式下终端区交通流的拥堵消散最快且延误最小,相关运行模式次之,隔离运行模式下终端区交通流的拥堵消散最慢且延误最大.  相似文献   
250.
考虑道路几何设计参数转弯半径、超高、坡度对车辆跟驰行为的影响,对车辆跟驰智能驾驶员模型(IDM)进行了改进.结合二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改进后的跟驰模型并进行仿真.仿真分析发现:在具有转弯、超高和坡度的道路上,改进后的模型,其跟驰车辆车头时距增大,行驶速度减小,保证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车辆横摆角速度和侧向速度随半径和超高的增加而减小,保证了汽车操纵稳定性.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描述道路几何设计对车辆跟驰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