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4篇
  免费   84篇
公路运输   2356篇
综合类   700篇
水路运输   1034篇
铁路运输   1488篇
综合运输   100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266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35篇
  2010年   261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334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254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268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针对机车轮对注油压装过程中轮心压装压不进的问题,通过改进现场注油压装工艺,提高了压装的成功率和压装质量。  相似文献   
92.
配电所与贯通线自动分段装置匹配运行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焦柳线配电所及10kV电力贯通线路自动分段装置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保护装置增加运行方式判断功能、备自投投入时增设自恢复供电功能、馈线保护装置增加门口短路闭锁功能及延长重合闸整组复归时间等相应的改进措施,可有效解决配电所向电力线路安全供电的问题,确保了对铁路运输的正常供电起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93.
设计了一种新型电动轮自卸车无刷发电机的励磁控制装置,选用DSP作为控制核心并配置CAN网络接口和串行通信接口,以同时采集各类信号并进行算法处理,从而实现对主发电机励磁电流的有效调节。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已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94.
轮对的纵向颤振会严重影响铁道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并且会引起轮轨非正常磨耗,导致发生轮对多边形化及踏面发生剥离。但是,机车车辆动力学研究中对轮对的纵向动力学特点的研究却往往被忽略,国内外少见对轮对纵向颤振问题的研究报道。首先描述了4个自由度的单轮对简化模型,并推导出其运动方程。在此基础上,对机车模型进行牵引工况下动力学数值仿真,研究其在此工况下的纵向振动现象,进而对影响轮对纵向振动明显的参数,诸如一系纵向定位刚度,轨道不平顺形式以及黏着系数等进行分析,对今后减小轮对纵向振动的方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
针对广州地铁2号线直流馈线开关跳闸后异常闭锁现象,结合联跳保护的原理和特点,对联跳信号的产生、传递、接收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严格的现场测试,确定开关异常闭锁的原因,提出通过外围电路调整优化双边联跳功能的方案,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6.
5月15日,丰田产业车辆(上海)有限公司参加了由商务部、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和江苏省政府共同主办的2013中国(昆山)品牌产品进口交易会。展出了丰田叉车8系列平衡重电瓶车、Z系列平衡重内燃车、8TB50电动牵引  相似文献   
97.
在地震作用下隔震桥梁的梁体位移比非隔震桥梁明显增加,使得相邻梁发生碰撞的概率增大。以1联3跨铁路隔震连续梁桥为例,选用3条人工地震波,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进行该桥的碰撞响应分析,研究梁间伸缩缝宽度和隔震支座刚度对梁间碰撞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伸缩缝宽度的增大和隔震支座刚度的增大,相邻梁碰撞的发生次数和碰撞力均有明显减小;地震作用下隔震固定墩墩底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均随着隔震支座刚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在进行隔震桥梁设计时,应综合考虑隔震支座的隔震效果和碰撞响应,从而得到既经济又安全的隔震桥梁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98.
根据相关规范给出平移式道岔结构在列车作用下的动力荷载类型及相应计算方法。为减少计算单元的划分数量、提高计算分析效率,提出单元重分法模拟列车移动加载。运用有限元数值仿真方法,对平移式道岔在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和结构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列车运行过程中平移式道岔结构在长台车处产生最大应力,其应力比为0.86,梁体挠度小于规范规定的相应限值,说明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平移式道岔的强度和刚度均能够满足结构安全性要求;长台车上部连接板的边缘处存在较大的集中应力,因此在道岔结构制造和施工过程中,需确保其焊缝连接强度不小于母材强度。  相似文献   
99.
京沪高铁是我国目前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在京沪高速铁路上,大量采用了新型的42号道岔。通过一段时间对这类道岔的检修、维护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1 42号道岔外部几何尺寸的测量及标准  相似文献   
100.
为了提高智能汽车的主动安全性,提出3种不同的自动紧急转向避撞跟踪控制方法。首先建立汽车避撞简化模型,对制动、转向及两者相结合的3种不同避撞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其次,为深入研究汽车避撞过程中的实际响应,建立包含转向、制动及悬架3个子系统耦合特性的底盘18自由度统一动力学模型,并进行相关试验验证。随后构建智能汽车自动紧急转向避撞控制框架,对五次多项式参考路径和七次多项式参考路径的横摆角速度和横摆角加速度进行对比分析。接着以线性2自由度转向动力学模型为参考对象,对最优控制四轮转向、最优控制前轮转向、前馈与反馈控制相结合的前轮转向3种不同的跟踪控制系统分别进行设计。最后,以汽车底盘18自由度统一动力学模型为研究对象,对上述3种避撞控制系统进行仿真试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制动避撞相比而言,转向避撞所需的纵向距离有较大降低,随着车速的增加和路面附着系数的越低,效果越明显;七次多项式参考路径比五次多项式参考路径的避撞过渡过程更为平缓,当实际车速与控制器所用车速不一致时,前者避撞性能表现更优;最优四轮转向控制系统在高、低2种不同附着路面都具有较好的避撞效果,最优前轮转向控制系统次之,而前馈与反馈相结合的前轮转向控制系统在低附着路面上则表现出严重的失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