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2篇
  免费   89篇
公路运输   530篇
综合类   307篇
水路运输   239篇
铁路运输   358篇
综合运输   7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基于U-I型、U-IV型、V-I型、V-IV型4种夹层板结构形式,利用PCL(Patran Command Language)语言对MSC.Patran进行二次开发,设计开发出折叠式夹层板结构设计程序(FEA-LASCOR)。该程序仅需设计者在用户界面简单操作即能够实现夹层板板格快速建模、屈服强度分析、结果处理等功能。验算分析表明FEALASCOR程序具有与传统数值仿真分析一样的精度,并缩短了繁琐的建模工作,显著提高设计分析效率,为夹层板船体结构设计高效、快捷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52.
深海环境温度较低,高温含蜡原油会发生降温析蜡,导致堵塞管道,应增强管道的保温效果。夹层管复合结构具有较好承压能力和保温性能。文中利用FLUENT软件对层流及紊流流态下夹层管二维传热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得到2种工况下管道轴向及径向温度场,结合理论分析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分析了原油入口流速、夹芯层厚度对管道温度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复杂地质环境中进行盾构进出洞施工有很大的风险,端头加固措施被应用于工程中来提高洞门区域土体强度.以苏州轨道交通5号线某区间中间风井盾构接收工程为背景,针对苏州富水软弱地层特点,设计采用冻结法加固洞门区域土体,并采用钢套筒进行盾构接收,设计提出了相关工艺参数以及施工方法.根据盾尾和冷冻加固区域的相对位置以及施工流程,将盾构进洞段的推进施工分为三个阶段,比较分析各阶段的掘进速度、土仓压力等参数.并且监测数据显示对地表沉降的控制效果较好.冻结法与钢套筒法联合接收施工技术的成功应用能有效抑制漏水漏砂、有效控制地层变形,能为苏州周边地区或者相似地质特点的盾构隧道施工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   
54.
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开挖支护施工技术可解决软弱围岩结构面松弛、黏结力较差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隧道施工质量,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从工程施工风险层面出发,深入分析隧道开挖支护方案,论述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开挖支护施工方法,分析超前支护施工技术要点,希望为隧道开挖支护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文章以大新至凭祥高速公路上降隧道为例,对其左线进洞口段软弱地基沉降进行研究,结合现场情况和监控量测结果,分析拱底地基沉降原因,制定钢管桩支撑加固隧道拱底地基的处治方案。拱底地基处理后隧道位移明显减小,基本趋于稳定,验证了该方案的合理性,为今后类似隧道拱底软弱地基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软弱黄土隧道基础承载能力较低,容易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出现结构变形和沉降等破坏.通过对黄土隧道基础进行加固,可以有效提高基础承栽能力,有利于隧道结构的长期稳定.但不同的加固方案在技术和经济方面有较大差异.在隧道设计和施工中,根据隧道的具体情况,通过经济及技术方面的分析和比较,选择合理的基础加固措施,对软弱黄土隧道工程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大有山隧道两种基础加固方案:高压旋喷桩和灰土挤密桩的经济技术分析,确定了合理的基础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57.
对秭归风茅公路主干线聚集坊~郭家坝镇段主要岩体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参数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研究,包括岩体软弱结构面的野外简要调查、岩体软弱结构面现场原位试验、岩块与结构面室内模拟试验及岩体力学参数经验估值等,通过对各种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对比,并考虑岩体所处具体地质条件,给出了各种具有代表性且工程安全性较差的岩体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参数建议值。  相似文献   
58.
以贵广客专太阳庄隧道为背景,研究隧道穿越软弱夹层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特性、塑性区及支护结构纵向、横向力学响应。洞周变形以竖向为主,软弱夹层洞周变形量远大于规范要求,应进行掌子面预加固,范围为前方10 m。支护结构沿纵向不均匀变形,拱顶纵向承受压应力,应加强地层变化处拱顶设计参数。支护仰拱沿纵向整体呈现拉应力,软弱夹层段沿纵向最大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且墙脚安全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因此必须加强纵向、横向配筋率,对墙脚进行特殊处理。可预留充分的变形富裕值,实行"边让边抗",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载能力,一次支护屈服后,再施作二次支护。研究成果对贵广客专太阳庄双线隧道施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9.
光面爆破掏槽孔方案的选择是在软弱围岩中实施的难点之一,分析光面爆破技术在西甘池输水隧洞开挖中的掏槽孔方案比较,采用在掌子面中心布置上下楔形大掏槽的方案。该技术措施既可控制光爆效果、又能增加进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在施工中加强施工工艺控制、质量检测试验,最终证明采用振冲碎石桩基处理软弱地基,能够满足桥涵构造物的地基承载力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