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10篇
综合类   28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3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6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61.
铁路轨检车轴箱振动加速度消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振动测量数据中往往包含了趋势项,这些趋势项对数据的分析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在积分过程中,这种影响会进一步放大,所以消除趋势项是数据分析的基本前提。对包含在轴箱加速度中的趋势项进行消除,并进行双积分以达到与轨面高低不平顺进行比较的目的,采用了三种消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的方式,三种消除趋势项的方法(多项式拟合消趋,滤波消趋及小波消趋)对实测数据的分析结果为:多项式拟合消趋不适于轴箱加速度的积分分析,而滤波消趋与小波消趋能适于这种分析,进一步,从波形包络来看,小波消趋与原波形最接近。最后提出了适合于轴箱加速度分析的消趋方法及其相关参数值。  相似文献   
62.
在地铁车辆轮对压装前为避免出现压装大吨、跳吨等造成车轴损伤故障,需对车轴表面进行测量、分析以及处理,根据车组表面参数、实际运用寿命、压装故障特点、表面可修复余量等因素有效采用车削加工、磨削、滚压、砂纸打磨等措施对表面进行处理,提高车轴表面稳定性,保证压装合格率和车轴可重复利用率。  相似文献   
63.
以某型高速列车转向架上轮对和轴箱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一种包含轴箱轴承滚子缺陷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利用现场试验数据验证轴箱轴承-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的有效性。通过仿真计算获得在京津线轨道随机不平顺激扰工况下轴箱的振动加速度时间历程以及轴承滚子与外圈的接触载荷时间历程,结合轴承滚子缺陷数学分析模型,研究轴承滚子缺陷激扰工况下轴箱系统内部结构的接触振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轴承滚子出现缺陷时,轴箱横向和垂向振动加速度包络谱在滚子故障频率和2倍滚子故障频率的倍频处出现振动加速度峰值,且以保持架旋转频率10.32 Hz进行振幅调制;缺陷滚子与外圈接触载荷频谱主要分布在0~100 Hz的低频段,在200~1 000 Hz频段内出现以轴承保持架旋转频率为频率间隔的一系列峰值;随着轴承滚子缺陷宽度的增加,滚子与外圈接触载荷中高频段所占成分逐渐增加,表明轴承滚子缺陷宽度的增加会逐渐引起轴承滚子与外圈的中高频激振,加强轴箱轴承内部构件之间的动态作用从而加速轴承的疲劳破损失效;列车运行速度在250 km/h左右时,仿真数据表明轴承滚子缺陷宽度需限制在1 mm以内,尽量减少因轴承滚子缺陷宽度过大...  相似文献   
64.
为分析钢轨波磨、车轮多边形等轮轨短波不平顺条件下轴箱转臂节点性能对轮轨耦合振动的影响,分别从仿真计算、现场试验和台架试验3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建立车辆-轨道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了钢轨波磨和车轮多边形对轮轨耦合振动的影响,并在武广高铁进行了钢轨波磨条件下新、旧轴箱转臂节点对轴箱振动响应的影响试验,在滚动试验台上进行了高阶车轮多边形条件下新、旧轴箱转臂节点对转向架振动响应的影响试验;对已服役运用120万公里的A、B型轴箱转臂节点进行了1 000万次疲劳耐久性试验,论证了服役轴箱转臂节点疲劳可靠性的安全裕量。研究结果表明:在钢轨波长为120 mm,车轮多边形为20阶,钢轨波磨和车轮多边形波深均为0.04 mm的条件下,当轴箱转臂节点径向刚度由40 MN·m-1增加到200 MN·m-1时,钢轨振动加速度、轴箱振动加速度和轮轨垂向力基本不变,在钢轨波磨和车轮多边形等短波激励下,轴箱转臂节点刚度变化不会对轮轨耦合振动产生明显影响;随着疲劳试验次数的增加,轴箱转臂节点径向和轴向刚度均逐渐下降,退役轴箱转臂节点在经历1 000万次疲劳耐久性试验后外观状态基本无改变,芯轴与橡胶粘接部分出现轻微开胶和裂纹,开胶和裂纹深度不大于5 mm,橡胶本体均无裂纹,各项性能满足《机车车辆用橡胶弹性元件通用技术条件》(TB/T 2843—2015)中的规定。   相似文献   
65.
出口尼日利亚SDJ6型机车是某公司继坦赞机车之后又一个新的重点海外机车新造项目。文中对出口尼日利亚的SDJ6型机车轮对、抱轴箱的结构特点、组装工艺及难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工艺问题解决方案以及工艺实施过程,较好地完成了此项生产任务。  相似文献   
66.
变轨距动车组轴箱轴承运用环境复杂,面临载荷工况异常、轴承线速度大的挑战.文章对变轨距动车组轴箱轴承的形式、结构、润滑、密封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确定优化的轴承选择方案.通过试验台试验,模拟变轨距动车组轴箱轴承的运用工况,对轴箱轴承的耐久性、密封性、极限运用能力等方面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热性能及耐久性能、极限性能、密封...  相似文献   
67.
建立了2C0轴式机车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轮对轴箱定位偏差,仿真了各轮对轴箱定位偏差对同一转向架各轮对横向位移与偏转方向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第1轮对轴箱定位偏差对第1轮对横移量有较大的影响,中间轮对与第3轮对轴箱定位偏差对中间轮对横移量有较大的影响,2.4 mm的轴箱定位偏差最大可引起6.0 mm的轮对横移量.当任意2个轮对同时存在定位偏差时,相比同相位偏差,反相定位偏差影响更大,更容易产生轮缘偏磨现象,1.6 mm的组合偏差可导致最大6.5 mm的轮对横移量.通过控制轴箱定位偏差的大小,可以有效改善轮缘偏磨现象.  相似文献   
68.
针对滚动轴承剥离这一典型故障,分析了剥离产生的原因,从把好新轴承质量关,改善轴承的运用环境,控制轴承的游隙,保证轴承的良好润滑,提高轴箱装置的装配质量等方面提出了防止措施,以降低检修成本,保证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69.
《中国铁路》2008,(5):70
提高机车车辆运营可靠性的主要方向之一,是广泛采用现代诊断技术、方法和设备,对机车车辆主要零部件的运用状态进行有效监督。目前,俄罗斯铁路机务部门普遍采用检测诊断方法,而不是实时监督方法。考虑到铁路机车维修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增加,应采用现代化的机车车载跟踪监督系统,特别是对轴箱部件状态进行实时监督。利用车载跟踪监督系统,可以及时获得机车运行过程中轴箱状态的全部信息,掌握轴箱部件出现的故障和其发展趋势,警示机车乘务组对异常情况引起重视,并使机务段修理有针对性地采取具体检修措施。采用车载跟踪监督系统,修理一台机车人工费用降低1/3~1/2、机车在段停留时间缩短30%~40%,每年可节省运营支出80万卢布。  相似文献   
70.
高速列车轴箱轴承的可靠性和高速性能是保障高速列车运行安全和运行效率的关键因素。依据高速列车轴箱轴承的实际应用工况特征,并结合现有高速列车轴箱轴承的检修统计数据,对比分析了双列圆锥和双列圆柱设计的轴箱轴承技术特点。针对现有某高速列车车型,以满足运营速度400 km/h的技术要求为目标,对双列圆锥轴箱轴承低摩擦优化设计和轴箱系统散热设计优化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其中为了准确评估摩擦功耗,建立了轴承—车辆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并以京津轨道谱和实测车轮不平顺作为输入,计算了轴承的动态载荷。轴承摩擦计算结果表明,在车速400 km/h,X-life设计的双列圆锥轴箱轴承的摩擦发热功耗比原有双列圆锥轴箱轴承大约降低24%;轴箱轴承台架测试显示,在更高的车速下,X-life设计的双列圆锥轴箱轴承运转温度比原有双列圆锥轴箱轴承降低了大概15°C。轴箱系统热仿真计算显示,在相同的热源输入和环境温度和散热条件下,铝合金轴箱体的最高温度相比铸铁轴箱的最高温度降低了约20°C。相关研究结果,可以为运营速度400 km/h高速列车的轴箱系统总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