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9篇
综合类   32篇
水路运输   41篇
铁路运输   9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在中国近代海军创建活动的过程中,曾催生了一支奇特的舰队——它们不是正规海军的组成部分,却拥有威力强大的阿姆斯特朗大炮和吨位堪比小型巡洋舰的舰只;它们保卫着大清帝国的经济权益和沿海安全,悬挂的却是别具一格的海关旗;它们在中国舰员的操纵和运作下,却始终越须服从外籍舰长的指挥……这支被人遗忘许久的奇特舰队,就是大清历史上的海关舰队。  相似文献   
92.
《航海》2013,(3):36-37
生长在海边的年轻人王益恺,网名叫"兔船长",他对大海、舰船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工作之余,信手拈来的在纸上涂画大海、船舶是他的最爱。他尤其关注近代中国海军的悲壮发展历史,对每一艘  相似文献   
93.
语录●智慧     
存在全球情绪这种东西吗?我们的确能感觉到它。我不记得有哪个时期像今天这样,有那么多国家陷入某种形式的街头抗议或民众骚乱。2011年正在变成全球愤怒年。——英国《金融时报》国际事务评论员吉迪恩·拉赫曼  相似文献   
94.
摘要:概述严复在福州船政学堂、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校的学习、北洋水师学堂的教学及在北洋水师学堂的航海军事教育实践,探讨严复对中国近代航海军事教育发展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5.
赵莉  顾宇辉 《航海》2013,(6):20-23
引言:5月份,笔者去福建工作调研.期间,参观了几个博物馆.无独有偶,这几个博物馆都和人有关:郑成功纪念馆、陈嘉庚纪念馆、妈祖源流博物馆等,而这些人物又都关乎涉海实践活动.水师、华侨、海神崇拜,这三个小分题看似各自独立,并无关联,但置于“人和航海”的关系范畴中思考,却涉及了人在涉海实践领域的若干方面.一、作为涉海实践主体的人明清之际,郑氏父子在东南沿海开创了海上军事与商业集团,是近代历史上具有与外夷对抗能力的一支重要“海上力量”,占据东南海域一隅,开启了跨越洲际的贸易网络,从而参与到世界历史的进程中.航海历史中的郑成功,并非历史教科书中所呈现的驱荷复台的“民族英雄”这一单一形象,而是一个集水师将领、海商精英与海盗首领等多种身份于一体的海上传奇人物.郑氏集团的蹈海生涯,充分体现了人在涉海活动中的主体性.无论是海上武装,还是亦商亦盗,都是人自发以海洋为依托所展开的生产与实践,是人对海洋这一生存环境的主动介入,体现了人的能量与意志.  相似文献   
96.
广州是南方重要的战略基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珠江三角洲的中心。自近代以来,许多重要历史事件都以广州作为舞台,取道于珠江,上演一段段叱咤风云的故事。作为帝国主义侵略最早的"重灾区",林则徐在这里展开禁烟抗英活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  相似文献   
97.
本文从创作观念、社会文化批判、艺术表现形式诸方面,探讨了鲁迅创作与近代小说的关系,揭示了中国文学现代化过程中,近代小说不可忽略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98.
蔡李谭 《汽车生活》2008,(12):54-61
有人说,Harley是美国除星条旗外的第二图腾,有人说,一部Harley Davidson史就是半部美国史,了解Harley就了解了一半美国。历史学家干脆把美国20世纪下半叶的历史命名为"Harley时代"。那是因为Harley的历史渗透着近代美国的战争、叛逆潮、精神迷惘和生活方式的争论。  相似文献   
99.
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开近代中国高等航海教育之先河,其起源时间对于当代航海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其起源时间的三种学说,即1904年说、1908年说、1909年说,采用历史考察法、比较法等进行推理考证。  相似文献   
100.
本文聚焦于近代小说中的吏治批判热门话语,对较少有人涉及的清末官僚群像勾勒中凸现的 "骄"、"谄"双重文化人格及其衍生物,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探讨了其形成原因及集体共犯的腐败间的深层勾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