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4篇
  免费   128篇
公路运输   910篇
综合类   1311篇
水路运输   35篇
铁路运输   178篇
综合运输   23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城市公共交通》2020,(3):90-91
现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防控仍处关键阶段。面对节后返程和复工复产的出行高峰,交通运输是“先行官”,为助力城市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汽车行业大批企业躬身入战局。比亚迪作为拥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企业,在加急生产驰援物资和捐赠抗疫所需的同时,精研技术推出集“智能体温检测、抑菌座椅和扶手、超大医药箱、双向新风换气、绿净空气质量智能优化、臭氧消杀和喷淋消杀”于一体的全功能、全流程的防疫系统,应用于客车产品,助力打赢公交出行“防疫战”。  相似文献   
32.
“微型公交是在交通运输部提出的在‘十二五’期间组织开展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的基础上,结合西安地铁2号线的开通,解决由大型社区至附近地铁枢纽站之间,即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本刊记者在调查了解西安微型公交产生的背景时,西安运管处称。  相似文献   
33.
为剖析家庭属性差异对大学生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基于非集计理论,构建家庭属性差异的大学生出行选择多元Logit 模型. 根据四川省2 571 份大学生出行行为调查问卷,运用SPSS 软件标定模型参数,获取影响大学生出行选择的主要家庭属性因素,并进行敏感性分析. 结果表明:家庭平均年收入、经济净流对大学生出行方式选择有显著的影响;以航空运输为参考,家庭平均年收入、经济净流对公路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大于铁路运输;“祖辈替孙辈购买机票”的折扣票务形式可提高大学生选择航空出行的概率.  相似文献   
34.
言车 《交通与运输》2012,28(5):63-63
近几年,合乘车辆正在快步进入人们的生活。不但有许多人在结伴合乘车辆上下班,也有人结伴合乘车辆外出旅游,各类的"拼车"网站、"拼车"论坛也应运而生。北京明确鼓励乘客合乘出租车,特别是在早晚高峰时段,合乘者各付共同路段车费的60%,并可以打印多份发票。另外,重庆、杭州等不少城市对合乘出租车也早已在先行先试。其实,合乘车辆作为一种出行方式,并非新鲜话题,在海外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早已大行其道。德国是比较注重环保的,合乘车辆是很普遍的行为。最通常的方法有  相似文献   
35.
2月8日.西安公交总公司在全体驾驶员中开展为期50天“三稳、四不”活动,活动中提出五项措施力保行车纪律,为市民营造安全、放心的出行条件。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36.
《综合运输》2012,(11):91-91
15日北京市交通委发布《关于2012年9月“畅通北京绿色出行月”缓解交通拥堵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出“将评估在特定时段、特定区域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的可行性”。对于私车限行政策,从2008年出台之初就有多方质疑,如此重大的对于公众私有财产使用处分权的通知,仅仅是依据政府部门的行政命令,没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出台过程没有充分引入公众的参与,  相似文献   
37.
为探究城市交通出行强度影响因素及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本文从土地利用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两方面出发,分析包括土地利用混合指数,职住混合率熵指数,公共交通站点 500 m覆盖率,路网可达性等17个指标与出行强度的相关关系;基于相关系数和拟合优度分析,提取7个与出行强度强相关指标,基于所识别指标构建北京市中心城区出行强度多元回归模型.模型结果表明,职住混合率熵指数对出行强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公共交通站点覆盖率对出行强度的影响比道路网密度和可达性更为明显.此外,给出单一土地利用/交通基础设施指标对出行强度拟合结果的离群特征分析方法,用于评估不同区域基础设施供给与交通出行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38.
基于居民出行时间价值的SP调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城市和地区的居民出行时间价值研究方法各异,SP调查逐渐成为研究出行时间价值的重要手段。首先系统梳理SP调查的方法、设计、实施和特点。基于北京市第四次居民出行调查的SP分项调查,详细阐述SP调查的技术方案、实施方法、调查规模和抽样方式,重点分析SP调查方案的设计。基于均匀设计方法,采用SP调查和RP调查相结合的方案,通过确定影响因素、设定情景模式和主要参数,基于不同出行方式分别设计了SP调查表格和情景模式卡。通过对北京市SP调查相关实证分析,提出SP调查实施改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9.
差异化和精细化的公交服务要求城市管理者和公交运营者加深对公交出行变异性的认识。本文将公交惯常出行定义为乘客个体多次在同一时段或空间乘坐公交的行为,随机出行的定义与之相反。利用厦门市30天连续的常规公交数据,使用DBSCAN算法对出行天数在10天以上的高频乘客进行划分,用核心点来表征惯常出行,用非核心点来表征随机出行。结果表明有78.70%的出行在时间上具有稳定性,有72.32%的出行在空间上具有稳定性。研究结论凸显了公交高频乘客也具有随机出行,且随机出行的统计特征和时空分布与惯常出行有较大差异。研究结论可以应用于个体时空模式挖掘、乘客人群划分、定制公交线路制定、公交差异化服务设置等方面。  相似文献   
40.
城市综合体作为一种高度复合的新型开发模式,通过改变社区建成环境,对居民日常活动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从交通规划者视角,对城市综合体产生的社区居民出行行为影响进行了研究.基于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预处理,弱化个人信息对于出行特征分析的干扰,以有城市综合体的社区居民自陈述的出行变化作拟纵向分析,初步把握城市综合体对社区居民出行特征产生的影响趋势.而后对有无城市综合体两类社区居民的出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可有效促进居民产生更多的短距离慢行出行替代机动化长距离出行以满足弹性需求.本研究可为城市综合体区别于传统单一用地开发模式的交通系统配置提供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