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0篇
  免费   51篇
公路运输   2098篇
综合类   952篇
水路运输   81篇
铁路运输   528篇
综合运输   112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51.
以云南木高金沙江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哑铃型截面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动力特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横撑布置形式、矢跨比等结构参数对该桥结构动力特性和稳定性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横撑布置形式下拱桥屈曲模态前3阶均为面外失稳,第4阶出现面内失稳,说明面外失稳是哑铃型截面拱桥的主要失稳形式;临近拱脚处设置为“K”撑和“米”撑的拱桥稳定系数分别比设置为一撑的拱桥安全系数增加57%和78%,说明改变横撑布置形式对于提升拱桥的整体稳定性有显著影响;矢跨比≤0.3时,拱桥稳定系数随着矢跨比增大而呈线性增加,矢跨比>0.3时,拱桥的稳定系数增加不明显,因此建议木高金沙江大桥的矢跨比为0.2~0.3较为合理。研究结果丰富了钢管混凝土拱桥动力特性的研究内容,可为哑铃型截面拱桥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52.
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拱桥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位于八度地震区某大跨度的钢筋混凝土拱桥为背景,分析了恒载初始内力影响下的自振特性、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谱内力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地震反应,计算结果表明:初始内力对结构的自振特性和地震反应影响不大,该桥的抗震性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753.
郑伯强 《铁道建筑技术》2022,(11):116-119+150
结合恩施公路主跨195 m钢管混凝土拱桥项目,分析了缆索吊装施工的重难点,根据山区陡峭的地形条件,针对缆索吊机的索跨布置及结构形式,提出缆扣索共塔、缆扣塔完全分离、缆扣局部分离等形式;针对缆扣局部分离,提出了利用桥台及引桥自重来锚固拱脚节段的设计思路;阐述了拱肋节段的吊装施工。实践表明:利用桥台及引桥自重来平衡拱脚节段扣索张拉力的这种缆扣局部分离技术,使拱肋拱脚节段在吊装过程更加安全、定位更加快捷,缩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4.
755.
钢管混凝土拱桥钢管拱通常采用缆索吊装悬臂拼装法施工,为便于调整拱肋安装线形,多在拱脚处设置临时拱铰.将拱铰结构分别简化为理想桁架和刚架结构,根据力系平衡原理推导出理想桁架的斜腹杆轴向力一致表达式,将欧拉临界荷载与轴向力之比定义为腹杆的稳定系数,建立起稳定系数与腹杆夹角的关系,得到了腹杆最大稳定系数对应的夹角值;运用力法原理,推导了三角刚架端弯矩和轴向力计算表达式,通过算例验证了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拱铰刚架内力与斜腹杆夹角的变化规律.结合JTG/T-D65-06-2015《公路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规范》对主、支管夹角不宜小于30°的构造要求,得到拱铰斜腹杆夹角在60°~100°间较为合理结论,验证了国内部分已建钢管混凝土拱桥拱铰构造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56.
在大跨径的钢管混凝土拱桥中,钢管拱肋的斜拉扣挂成拱过程面临计算困难、大悬臂结构频繁调整、成拱状态偏离等难题。在成拱的理论计算方面,引入了基于无应力参数精确控制的成拱控制方法,明确了大跨径钢管拱斜拉扣挂施工过程控制目标。基于该控制方法,构建了钢管拱桥的成拱计算理论方法。该计算理论首次给出了钢管拱肋合龙前后的力学状态联系方程,建立了成拱后拱肋线形误差与施工过程索力的数学关系,构建了同时考虑施工全过程约束条件与成拱后线形偏差的一次调索优化模型。该一次调索优化模型可在任意给定的成拱线形误差范围和施工过程中的塔偏、封铰、合龙等耦合约束条件下,求解最优的扣背索一次张拉索力。在成拱施工控制方面,首次提出采用三维扫描技术进行大型钢管拱肋的无应力参数精确控制与检测方法,给出了详细的封铰控制、拱肋节段无应力参数控制和合龙控制的具体实施方法。在跨径为507 m的合江长江公路大桥的建设全过程,采用了所提出成拱计算理论与控制方法。实践表明:所提出的成拱计算理论具有控制目标少、计算目标明确、索力分布与张拉最优的优点;所提出的控制方法确保了钢管拱肋制造与安装无应力尺寸的精度,极大地减少了施工过程中拱肋线形误差调整次数。大桥拱肋成拱后实测结果表明,拱肋线形与应力状态与一次落架状态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757.
以中山市岐江河拱桥工程为例,探析了三跨中承式飞燕钢箱提篮式拱桥的施工技术,旨在为类似拱桥工程的相关设计与施工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58.
以某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工程为研究背景,运用Midas/civi软件建立拱桥有限元模型,针对三种不同混凝土灌注拱肋弦钢管方案展开了应力、稳定性及自振特性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LC60混凝土灌注拱肋弦钢管的应力最小且稳定性最优,同时各振型阶次的频率及特征与其余两种混凝土基本无差异,故该拱桥灌注方案建议选用LC60混凝土;采取增设横撑、增大横撑刚度、改变混凝土弹性模量或密度的方式可有效提升拱桥结构的稳定性;混凝土弹性模量和密度对拱桥结构自振特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59.
V形刚构-拱组合桥体系自振特性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培洲 《科技交流》2006,36(3):58-62
拱梁V撑刚构组合体系是一种新型桥式结构,根据工程实例,介绍了拱梁V撑刚构组合体系动力特性及稳定性方面的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760.
《中外公路》2005,25(6):26-26
2005年9月15日,国际桥梁和结构工程协会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召开年会,开幕式上,该协会会长为上海基础公司总经理秦宝华颁发了“国际桥梁和结构工程协会奖”,秦宝华也因此成为我国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