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9篇
公路运输   31篇
综合类   35篇
水路运输   53篇
铁路运输   2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61.
在分析重载机车102型钩缓装置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明确其受拉状态下最大自由转角大于受压状态的特点;通过唐包线重载列车实车试验数据,评价102型钩缓装置在双机重联牵引运用环境下区间运行和侧向通过12号道岔工况下的重载适应性,分析车钩最大自由转角和机车二系悬挂横向刚度对重载机车安全性的影响;采用加权离散方法,建立可模拟车钩钩肩止挡和缓冲器偏压特性的102型钩缓装置动力学子模型,基于此搭建机车位于双机重联位和中部从控位的列车动力学模型并进行验证,仿真分析102型钩缓装置在组合编组运用环境下的重载适应性。结果表明:102型钩缓装置能够适应双机重联牵引单元万吨列车的安全运用要求,在侧向通过道岔时具有较好的线路曲线方向跟随性;机车二系悬挂刚度、车钩最大受压自由转角对机车运行安全性具有明显影响;在满足现场车钩连挂需求的前提下合理控制车钩最大受压自由转角,102型钩缓装置能够适应双机组合牵引2万t列车的安全运用要求。  相似文献   
362.
为使起重机吊钩在空载情况下能够依靠自重主动落钩,吊钩需满足最小质量的要求,推导主动落钩最小质量公式,利用ADAMS软件对主动落钩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在确认缩比模型对验证起重机主动落钩吊钩最小质量的可行性的基础上,将仿真结果与理论解进行对比,验证了吊钩最小质量计算公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63.
为分析车载移动式拉臂钩在使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提出基于ANSYS的车载移动式拉臂钩模态分析方法。该方法以拉臂式压缩垃圾车的实际结构和参数为例,采用UG软件构建移动式拉臂钩3D模型,将该模型导入ANSYS软件中,并利用该软件分析车载移动式拉臂钩在装箱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对移动式拉臂钩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固有振动特性,如振型、固有频率以及阻尼比等振动特性参数以及受力进行分析;进一步优化移动式拉臂钩结构,降低移动式拉臂钩的集中应力,提升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64.
集成式热管理模块用暖风水泵为插入式,并与水道直接相连。在整车上当水泵高转速时,车内噪声突出,主观感受非常差,车内主驾噪声645Hz峰值声压级36.5dB(A),经分析其峰值为暖风水泵的8阶噪声。本文研究了暖风水泵性能和流动噪声随流量的变化规律及特性。当水泵叶轮连续掠过隔舌时,叶轮与隔舌间空间位置固定的流体微团受到周期性挤压,其压力出现周期性波动,并对外辐射脉动压力,反作用于叶轮上产生周期性不平衡的径向力,导致机体振动。通过水泵隔舌圆角大小对瞬态压力脉动特性的影响及流场特性的CFD仿真,发现增大隔舌圆角后,叶轮前端与隔舌间间隙增大,因而动静干涉减弱,叶频处的压力脉动幅值明显减弱,其作为振动激励源的影响也随之减弱。经过整车测试,车内噪声在645Hz峰值降到20dB(A)以下,满足整车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365.
在分析现有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前主梁固定装置的结构型式、操作流程及优缺点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前主梁固定装置设计方案,给出了新型式的半圆轴式前主梁固定装置的结构型式、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366.
简要梳理我国重载组合列车纵向动力学综合试验和数值仿真研究方法;分析列车管减压量、缓解速度、线路坡度、电制力、列车编组方式、Locotrol同步作用时间等因素对列车纵向动力学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研究中部从控机车及其钩缓装置受压稳定性、电制侧向过岔安全性等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提出重载组合列车安全技术提升策略,以提高我国重载列车运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67.
为研究HXD2C型电力机车车钩钩尾框异常磨耗现象,基于现场调研和列车跟踪测试,通过监测重联机车在运行过程中车钩及钩尾框的状态,即测量车钩受力状态,车钩垂向、横向摆角,车钩垂向位移以及视频监控前从板-预压板与钩尾框之间的间隙情况,选取13处典型时段的列车测试及运行数据,分析钩尾框发生异常磨耗原因及改进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钩尾框的异常磨耗现象与重联机车车钩初始钩高差、车钩运动姿态、线路条件和列车不同操纵工况下的缓冲装置持续受力状态有关;通过在前从板-预压板与钩尾框之间涂抹润滑剂,焊接限位块或者减小钩尾框框身与车钩箱顶部限位板之间的间隙等措施,可避免前从板-预压板与钩尾框产生直接接触,达到抑制钩尾框异常磨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