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16篇
公路运输   81篇
综合类   37篇
水路运输   22篇
铁路运输   156篇
综合运输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介绍沿海铁路防灾(风、雨)安全监控系统试点工程的选点和实施方案,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为开展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2.
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高速铁路对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的需求分析;其次在此基础上重点对风监测系统、落物监测系统和地震监测系统设计方案进行了探讨;最后对防灾安全监控系统设计重点、难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工程实施注意事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3.
地铁车站设计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当前地铁车站设计中的缺点和问题:地铁的使用期为100年,车站客流量按建成后第25年预测,存在着巨大的时空差距;站台上设2组楼扶梯,不利于乘客疏散和防灾;残疾人电梯不能直达地面,残疾人进出车站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实践证明,高架侧式站台的使用效果不好;双岛4线式车站只方便同站台同方向换乘,反方向换乘不方便,而单岛4线式车站对同方向和反方向换乘都很方便;由2个车站进行组合换乘,工程代价太高,应该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114.
地铁安全与防灾通用标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铁安全与防灾通用标志系统在保证地铁高效运行及灾时进行乘客的安全疏散与救助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对国内外地铁安全与防灾通用标志系统的考察分析,结合相关规范,在认知心理学和人体工程学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标志设计的重要因素,从标志的颜色、内容、材料、采光形式等方面提出了设计及优化建议,以使地铁安全与防灾通用标志满足功能...  相似文献   
115.
通过对京沪高铁上海虹桥至徐州东站间综合防灾系统的应用分析,从防灾系统报警信息处理、报警点设置、规章管理等方面探讨高铁综合防灾系统建设与运用管理的合理优化,并展望了未来防灾体系建设的目标,使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更全面地保障高铁列车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16.
介绍铁路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的应用背景,分析国内外的系统应用情况和相关技术,并研究目前国内防灾系统的基本方案。  相似文献   
117.
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是是为了保证铁路行车安全,对危及列车运行安全的自然灾害(大风、暴雨、大雪、地震等)及异物侵限等突发事件进行实时监测,采集、汇总各类检测设备的监测信息,实现监测信息分布获取、集中管理、综合运用,全面掌握灾害动态,  相似文献   
118.
介绍了铁路防灾安全监测系统在杭甬客运专线的应用,分析了杭甬客运专线防灾安全监测系统施工工艺,对相关工程实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9.
研究目的:我国铁路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严重,为防范自然灾害,减小铁路风险,需要建设防灾工程,并在建设决策中进行经济可行性评价.研究结论:本文采用概率论的方法,将风灾等具有季节性的铁路灾害发生的概率随时间变化的函数离散化,从而可以在经济可行性评价中考虑灾害发生的季节性,针对不同的具有季节性的灾害防灾工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考虑灾害季节性的计算方法所得到的净现值和效益成本比更符合实际.因此,考虑某些灾害发生具有季节性,比假定灾害在一年中每个月发生的概率均等所得到的防灾工程经济可行性评价计算结果更科学.  相似文献   
120.
八达岭长城站是我国第一座深埋地下的暗挖高铁车站,位于八达岭长城地下。设计施工中存在埋深及提升高度大、疏散救援困难、环保要求严格、两端隧道跨度大,地质条件复杂、群洞布局断面和工作面多以及运输困难等诸多关键技术难题。通过设计三层三纵的群洞结构、采用长大电扶梯和斜行电梯、研发超大跨度隧道修建技术、复杂洞室群隧道修建技术、超长耐久性隧道修建技术、微震微损伤精准爆破技术、地下车站噪声控制技术、BIM设计施工技术、智能防灾救援疏散系统、隧道结构智能健康监测系统、隧道绿色建造技术以及掌子面地质信息智能图像预报技术等关键创新技术,成功攻克八达岭长城站建设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并为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