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1篇
  免费   50篇
公路运输   586篇
综合类   244篇
水路运输   584篇
铁路运输   367篇
综合运输   3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降低车内噪声的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林彬 《上海汽车》2006,(11):37-38
车内噪声水平是体现汽车乘坐舒适性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汽车档次,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世界各大汽车厂商将车内噪声的控制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传统的噪声控制技术,利用CAE工程分析和车辆试验测试,确定各声源对车内噪声的贡献值,在主要噪声传播途径上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配置具有吸声、隔声、阻尼特性的降噪材料的声学包,结果往往增加了汽车的整备质量,影响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等其他性能。新型降噪材料的出现以及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为车内噪声控制技术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82.
通过对扫路车风机的工作机理的分析,优化设计扫路车的吸尘系统,降低扫路车的能量损耗和噪声污染,为风机的选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3.
降噪和降振技术在新一代混合动力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静 《汽车与配件》2006,(29):30-33
自从1997年世界上第一个批量生产的汽油机混合动力轿车普锐斯(Prius)问世以来,它一直在绿色汽车市场上占居主导地位,至今已销售57万辆。另一方面,在开发混合动力汽车工作中,改善噪声和振动(NV)性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汽车的低噪声对混合动力车是否能在市场上畅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以丰田普锐斯(Prius)和雷克萨斯RX400h车为例,介绍了如何降低混合动力车噪声和振动。如:升压电路系统噪声、发动机起动振动、电机/发电机噪声及振动以及发动机低速运转时产生的噪声和振动。  相似文献   
84.
文章主要简述了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的控制程序,并提出具体的降噪措施。  相似文献   
85.
86.
汽车电动助力式转向系统(EPS)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重点分析了EPS系统核心控制内容和控制算法,包括助力控制、阻尼控制和回正控制,以及故障诊断控制,对直线型助力、折线型助力以及曲线型助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总结、提出了系统控制流程。  相似文献   
87.
减振降噪阻尼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阻尼减振技术是解决车内噪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介绍了几种车用减振降噪阻尼材料的组成、作用、机理、使用情况,重点介绍了智能阻尼材料及其结构,包括智能阻尼材料的种类和特点、智能结构的基本逻辑构思等,并指出研发宽温域、高性能、智能化的阻尼材料是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8.
介绍了防尘、降噪、隔热效果较好的几种地板密封结构。  相似文献   
89.
一种用于车内结构声源辨识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渭平 《汽车工程》2002,24(2):145-148
结合“声学互易性原理”及车内噪声有限元分析,提出一种车内结构声源辨识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摆脱对试验的依赖,因而能够应用于车身结构的图纸设计阶段。然后,采用该方法对某型国产轿车的车内结构声源进行辨况,发现对驾驶员右耳位置处噪声贡献最大的车身结构板块为右前车项,这一结论与采用相关分析法所得结论相一致。最后,基于车内降噪优化模型对右前车顶进行降噪处理,获得了明显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90.
为了研究道路交通运输中汽车车内次声声压级(ISPL)的大小,找出车内的主要次声源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车内次声对司乘人员的影响和车内次声的控制提供参考,对几种不同类型汽车的车内次声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次声是车内噪声的主要成分;当汽车高速行驶时,车内有较高的次声级,开窗时轿车内部的最高次声级达到120.5dB(ISPL),车内次声主要是由道路不平度随机激励引起车身板件的次声频振动及车外空气的紊流扰动所产生的空气动力学次声形成的;随着车速的增加,车内的次声级也随着增大;当车窗打开行驶时,在车速为20-120km/h的范围内,轿车和大客车的车内次声增加2-10dB(ISPL),对于空气动力性和车身悬置减振性能差的部分面包车和平头客货两用车,车内次声反而减小。在窗口处采用加装导流板的方法,可以使轿车开窗高速行驶时的车内次声降低约7dB(ISP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