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篇
  免费   20篇
公路运输   320篇
综合类   85篇
水路运输   76篇
铁路运输   99篇
综合运输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本文介绍了一种装配式中空内隔墙的构造、安装特点。通过与目前各类隔墙对比,此新型隔墙具有安装方便、抗震性能良好、隔热隔声等优点。  相似文献   
43.
陈秋韵 《摩托车》2010,(6):50-51
<正>"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之一,能在3s内由起跑平稳加速至96km/h。极速、威猛、霸气十足,当济南轻骑最新上市的第一款真正的山道跑车QM150L-4C(GR)"雷豹王"展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谁也无法否认它与"豹"在速度与力量方面的相关性。它的速度,气概,炫酷造  相似文献   
44.
结构的减震控制技术是土木工程的前沿领域。本文阐述了该领域的研究状况,通过评价各种结构控制方法的优劣,指出被动控制是结构减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5.
桥梁工程结构的减震隔震设计多采用增加阻尼和被动控制的思想与方法,即通过消能来达到减震抗震的目的。以宜万铁路叶溪河大桥为例,阐述了减震隔震的设计方法以及支座施工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46.
减轻重量日益成为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减排的重要促进因素。目前采用的发动机轻型化战略以及涡轮增压技术需要更高效更轻型的隔热罩产品,以保护发动机舱内的热敏型电子元件和其它不耐热的部件。辉门公司为苛刻的隔热要求和减轻重量挑战以及其它发动机舱组装难题研制了专利技术,即名为Nimbus(?) G2的多用途轻型隔热罩材料。公司的该创新隔热罩产品具有极高的隔热效率和成形性能,可根据用户需要制成各种复杂形状。  相似文献   
47.
研究目的:以一座大跨漂浮体系斜拉桥为实例,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斜拉桥地震反应半主动控制、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计算分析.探讨不同减震控制算法对斜拉桥地震反应控制效果的影响,为实际工程中的斜拉桥减震提出理论上的建议.研究结论:各种减震控制方法并不能使桥梁全部地震反应都能得到控制,而是使得桥梁大部分地震反应减小,同时却放大塔底剪力等另外部分地震反应;8种减震控制算法中,最大阻尼力被动控制算法的减震效果相对最好,半主动界限Hrovat控制算法、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没有出现加速度放大效应,而其它半主动控制算法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加速度放大效应.  相似文献   
48.
斜拉桥结构基于模态分析的线性二次最优减震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克海  朱晞 《铁道学报》2000,22(1):67-71
提出了先按振型特征和贡献率挑选主导模态,再在主导模态张成的子空间内用线性二次最优技术进行减震控制的方法。并以建设中的芜湖长江大桥主航道斜拉桥作算例,在工程中可实施的仿真精度和控制力范围内实现了大跨度桥梁结构减震控制的仿真分析,说明了这一技术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9.
一、摩托车后减震损坏一般分两种情况:上接头螺纹与活塞杆的螺纹滑丝和上接头与活塞杆连接处折断。如是第一种情况,可将上接头的螺孔用比原螺纹大1mm的直柄钻头装在电钻或台钻上钻穿(注意,必须先取下上接头内的胶圈)。再用比原螺纹孔大2mm的丝攻攻丝;将原活塞杆上部与上接头联接处从螺纹处锯下,再焊上长25mm,比原螺纹大0.2mm的螺杆(任何标准件均有售)。然后再用专用工具装配便是一只好的后减震。  相似文献   
50.
本文介绍了陶瓷隔热发动机的发展,并对其缸内换热,缸内燃烧过程的变化以及提高热效率的可能性进行了评述,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