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5篇 |
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236篇 |
综合类 | 126篇 |
水路运输 | 188篇 |
铁路运输 | 330篇 |
综合运输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43篇 |
2013年 | 38篇 |
2012年 | 47篇 |
2011年 | 51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46篇 |
2008年 | 47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47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4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71.
本文是部分感应电压系数概念的应用,通过计算与正馈线位置相关的部分感应电压系数λs,讨论正馈线位置对通信线上感应电压的影响,分析表明,当通信线与铁路的距离小于4.5米时,正馈线位于支柱外侧较好,而当通信线与铁路的距离大于4.5米时,正馈线位于支柱内侧好。 相似文献
72.
新型无线感应技术在模拟载波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的感应无线技术相比,新型无线感应技术具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且减少了一根传输线,应用于机车,特别是磁浮列车的自动驾驶中,可以满足列车自动化驾驶中通信定位测速的需求。为此对新型无线感应技术在模拟通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单频模拟信号为调制信号,对连续正(余)弦载波进行调幅、调相和调频等调制,得到AM,DSB,SSB,窄带调频,窄带调相等已调信号通过新型无线感应系统时的不同解调新方法,并对新型无线感应系统的AM,DSB,SSB,窄带调频,窄带调相等调制解调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新型无线感应技术可以应用于模拟载波通信中恢复原始信号。 相似文献
73.
分析了感应电机低速发电工况下现有采用极点配置的自适应观测器存在不稳定区域的原因,得出了自适应观测器在全速范围内稳定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速度自适应律和观测器增益矩阵选取方案.应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得到基于自适应观测器的速度辨识自适应律;观测器的增益矩阵通过求解2 个双线性矩阵不等式得到.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对基于自适应观测器的无速度传感器感应电机直接转矩控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自适应观测器在全速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稳态和动态性能,并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4.
本文介绍几种用于逆变器馈电感应电动机位置控制系统的数字控制算法,文章首先提出应用相应数字控制律的定位伺服机构的两种结构,并研究了控制器参数的直接调节法。该方法能使设计者得到期望的动态性能并消除由于恒定或缓变负载干扰引起的稳态位置误差,本文对非线性位置控制设计尤其给予重视,因为在电转矩达到由逆变器载流量决定的极值时它仍可保持期望响应。为了说明推荐的设计方法和证实非线性控制律的有效性,本文还介绍了仿真结果和从实验装置中得到的波形。 相似文献
75.
76.
交控系统是利用各项侦测器或纵坐标名称、单位来进行交通特性搜集的,近年来由于在有线与无线传输的技术上日渐成熟,许多的信息都可以快速的传回至交控中心.但是目前车辆侦测器设置的位置会影响数据收集的准确度,且感应线圈车辆侦测器面临着经常发生数据遗漏.数据产生缺漏对于交通管理决策缺乏效率,而且无法彰显出投资车辆侦测器之价值.为了避免车辆侦测器数据遗漏、断线或数据异常不能使用之情形出现,利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来填补车辆侦测器所遗失的数据,其MAPE值小于20%,故ARIMA模式较平均法更优秀,其係以历史资料来建构,故有相当优良的填补绩效. 相似文献
77.
故障原因转速表是由转速感应传感器接受飞轮边缘的感应电流进行工作的,感应传感器与飞轮的间隙过大或过小对柴油发动机转速的感应都有影响。造成转速表不工作或失准的原因包括:转速表有故障,电路插头接触不良,转速感应传感器有故障,转速感应传感器与飞轮间隙过大或过小,转速感应传感器磨坏等。 相似文献
78.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车型识别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感应线圈车辆检测器检测数据为分析基础,给出了基于Bayes理论的感应曲线自适应特征提取流程和方法,对选取的12个统计特征指标进行提取和优选。选择了曲线宽度、最大值、波峰数量、最小波谷值和波谷比组成车型识别模型的特征输入向量,不仅降低了输入向量的维数,缩短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训练时间,同时也可加快车型识别的分类速度,增强特征值的分类辨别能力,提高车型分类的可靠性。在提出的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车型识别算法中,采用了修剪算法,加快了计算速度,同时保持了良好的回归性能。通过实例分析证明: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车型识别算法可提高自学习能力和识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79.
逆向左转交叉口已在中国70余个城市实现常态化应用,各地却始终没有形成设置和运用配套交通控制设施的统一做法。当公交专用车道穿过逆向左转交叉口时,必须考虑如何实施公交优先信号控制。基于此,针对十字形逆向左转交叉口提出一种全感应公交优先信号控制技术,该技术对信号灯设置、信号相位设置、相位显示顺序选择和交通流数据采集提出具体要求。以消除逆向左转车道的交通安全风险、加快优先车辆的运行速度、减少机动车相位的绿灯浪费为目标,设计5组逻辑规则,构成信号控制算法,向优先车辆提供绿灯延长和绿灯早启服务,自动调整机动车相位的绿灯时长、预左转相位的红灯时长和绿灯时长。选取1个典型的十字形常规交叉口和1个十字形逆向左转交叉口作为试验对象,利用Vissim创建虚拟道路交通环境。在交通仿真试验中,通过D-最优设计生成1 000个高负荷交通需求场景,共进行3 000次仿真运行。研究结果表明:就应用全感应信号控制技术的交叉口而言,设置逆向左转车道会在统计学意义上显著影响交叉口性能,对于降低全体车辆平均延误有明显效果,对于降低优先车辆平均延误有一定效果;就逆向左转交叉口而言,将全感应信号控制技术升级成全感应公交优先信号控... 相似文献
80.
以感应充电技术(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为主要特征的充电路面(Electrified Road,e-Road)近年来发展迅速,其可为行进中的电动汽车进行动态无线充电,有效解决电动汽车充电时间过长、续航里程不足等问题,是支撑未来公路交通电气化发展的重要储备技术。详细介绍了IPT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并总结了已有e-Road试验段的充电性能参数和技术就绪度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基础设施角度剖析了e-Road目前存在的主要工程问题及相关研究进展,内容包括:①深入分析了IPT系统工作时因高频磁场通过介电性路面材料所引起的电磁损耗对IPT系统充电效率的影响,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法;②针对充电模块与普通沥青路面存在的力学兼容性问题,从结构受力原理、材料损伤特性等方面总结了e-Road复合结构产生力学损伤加剧效应的原因,并提出了耐久性优化措施;③针对e-Road环境可持续方面存在的不确定性,评估并对比了e-Road与传统道路的全生命周期环境效益,指出了e-Road环境性能研究对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估算的重要性。此外,还从政策支持、安全性、价格因素等角度对e-Road进行了综合可行性评估,并对充电路面基础设施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智能化展望,提出了e-Road与其他新型智能道路技术进行有机融合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