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0篇
综合类   116篇
水路运输   29篇
铁路运输   11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目的 比较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率(BFP)、腰围(WC)、腰围身高比(WHtR)和内脏脂肪指数(VFI)5个肥胖评价指标及联合使用两类肥胖评价指标对高血压患病风险的预测能力。方法 基于“甘肃城乡自然人群队列建设与肿瘤随访研究”基线调查的数据,采用带有协变量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和比较单个肥胖评价指标和两类肥胖评价指标联合预测高血压患病风险的效果。结果 对20 079名成年人的分析显示,BMI、BFP、WC、WHtR和VFI预测高血压患病风险的AUC分别为0.636、0.604、0.615、0.614和0.619。一般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评价指标BMI和WC联合预测的AUC(0.643)大于单独预测效果最佳的BMI的AUC(0.636),但AUC仅增加1.09%。中心性肥胖评价指标WC、WHtR和VFI与一般性肥胖评价指标BFP联合的AUC均小于单独使用BMI的AUC。BMI预测高血压的切点值为24.2 kg/m2。结论 BMI预测高血压患病风险的效果优于BFP、WC、WHtR和VFI单独预测的效果,联合使用一般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评价指标的预测效果并不优于单独使用BM...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前期青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373名青年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血压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高血压组(HBP组),高血压前期组(PHT组)和正常血压组(NBP组)。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流介导的肱动脉扩张性(FMD)以及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结果PHT组的IMT、baPWV值均高于NBP组(P均<0.05),但与HBP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PHT组的FMD水平高于HBP组(P<0.05),但与NBP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前期青年中,舒张压(β=-0.120,P<0.05)、体质量指数(β=-0.115,P<0.05)与FMD呈独立负相关;舒张压(β=0.146,P<0.05)、餐后2h血糖(β=0.147,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β=0.150,P<0.05)、腰臀比(β=0.126,P<0.05)与IMT呈显著正相关;收缩压(β=0.358,P<0.01)、腰围(β=0.254,P<0.05)、空腹血糖(β=0.155,P<0.05)、餐后2h血糖(β=0.152,P<0.05)、血尿酸(β=0.206,P<0.05)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β=0.099,P<0.05)与baPWV相关。结论高血压前期青年已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在高血压前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对调节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值和促炎因子的影响及其对高血压造成的靶器官损伤的作用。方法选取12周龄SHR和WKY大鼠,随机分为WKY组、SHR组和SHR+NO干预组,每组6只,SHR+NO干预组按10μg/(kg·d)腹腔注射硝普钠(NO供体)4周,WKY组和SHR组用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4周。测量尾动脉血压后,采用HE染色法观察脑基底动脉和肾脏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8~+和CD4~+CD25~+T细胞比值;ELISA检测外周血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WKY组比较,SHR组大鼠出现脑基底动脉内皮细胞受损、血管壁增厚、肾小球萎缩和炎性细胞浸润,SHR+NO干预组较SHR组大鼠炎性损伤程度减轻;与WKY组比较,SHR组大鼠外周血CD4~+/CD8~+的比值升高(P<0.01),CD4~+CD25~+的比值下降(P<0.01),SHR+NO干预组较SHR组CD4~+/CD8~+的比值降低(P<0.01),CD4~+CD25~+的比值升高(P<0.05);SHR组大鼠血清中TNF-α表达较WKY组升高(P<0.01),SHR+NO干预组较SHR组TNF-α表达降低(P<0.05)。结论 NO通过调节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值,减少促炎因子的释放,进而改善高血压造成的靶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   
64.
用动态心电图观察了高血压病左室肥厚(EH-LVH)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硝苯地平对血浆儿茶酚胺(CA)活性、红细胞内离子(K+、Na+、Ca2+、Mg2+)含量、室性心律失常、左室重量及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硝苯地平能显著减少EH-LVH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减低左室重量与厚度,纠正细胞内离子代谢失衡,但可使血浆CA活性升高,对其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5.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它既可以造成严重的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又是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文就高血压的定义、分类、分期、诊断、治疗及高血压的管理等作了简要论述,以帮助广大的科技人员提高对该病的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66.
远洋船员高血压患病率及有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相似文献   
67.
伊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及其肾功能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降压的疗效及其对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试验,选取6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伊贝沙坦每日一次,共8 周。每 2~3 日随访血压和心率并记录不良反应,观察治疗前后血压(BP)、心率(HR)、血清肌酐(Cr)、每分钟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BUN)、血β2微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β2- MG)、尿白蛋白、尿免疫球蛋白 G(IgG)、24 h尿总蛋白的变化。结果 经8周治疗,收缩压、舒张压、血β2 MG、尿β2- MG、尿白蛋白、尿 IgG、和 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下降,Ccr升高,经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68例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Cr和BUN无显著变化,整个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EH肾脏损害,微蛋白尿的出现及Ccr的下降先于血Cr和BUN的升高,肾功能损害早期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均受累,伊贝沙坦通过阻断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安全有效降压的同时可减轻和延缓高血压引起的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68.
珍菊降压片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珍菊降压片 (ZJ)及其西药组分对肾性高血压大鼠 (RHR)血压和停药后血压反跳的影响 ,并研究其对RHR血脂与血脂蛋白的影响。方法 左肾动脉狭窄法建立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模型 ;无创尾套法测量清醒RHR尾动脉收缩压。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ZJ组 (4 0mg·kg-1,80mg·kg-1,16 0mg·kg-1)及西药组分组 (1.79mg·kg-1,相当于全药中剂量组 )对RHR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P <0 .0 1) ;ZJ各剂量间降压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同比剂量组(80mg·kg-1)与西药组分组 (1.79mg·kg-1)降压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与西药组分组 (1.79mg·kg-1)比较 ,ZJ未出现血压反跳现象 (P <0 .0 5 ) ;ZJ对血脂和血脂蛋白无显著性影响 (P >0 .0 5 )。结论 珍菊降压片有良好的抗高血压作用 ,对血脂和血脂蛋白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69.
调查了39个先证者的一、二、三级血缘亲属和无血缘关系亲属共937人。有血缘关系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无血缘关系者,分别为33.39%和22.11%。原发性高血压为一多基因遗传病,一、二、三级亲属的加权平均遗传度为(90.83±11.21)%。  相似文献   
70.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2 (IL-2), 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 (sIL-2R), determine the alteration of erythrocytic immunity and T cell subgroup in the blood of outer circ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so and to probe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Enzyme linked immnunosorbent assay (ELISA)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IL-2 and slL-2R. The immunoadsorption was employed to examine the erythrocytic immune activity and its regulating function. ( S-P)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ell number of CD3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3), CD4 and CD8. Resolts The content of IL-2 in the group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and the content of sIL-2R increased. Red blood cell C3b receptor (RBC. C3bR) and RBC immune adherence enhancing factor (RFEB) dropped greatly (P〈0.01), while RBC immune complex rosette (RBC. ICR) and RBC immune adherence inhibiting factor (RFIR) increased greatly. The cell number of CD3 and CD4decreased (P〈0.01) and there was no obvious change in CD8 (P〈 0. 05). Conclusion The decrease of immune function was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 of IL-2, sIL- 2R, erythrocytic immunity and the activity of T subgroup has an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occurrence, development,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