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41篇
  免费   141篇
公路运输   1455篇
综合类   1144篇
水路运输   848篇
铁路运输   3296篇
综合运输   139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63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411篇
  2011年   427篇
  2010年   353篇
  2009年   342篇
  2008年   384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320篇
  2004年   314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59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73篇
  1996年   189篇
  1995年   212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篇
  196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13 铃木 日本铃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Suzuki Motor Co.1td)的前身为纺织机制造所,生产纺织机械,1936年开始研究汽车。50年代改称铃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1955年推出第1部微型轿车风靡日本,开始了日本汽车史上微型车的时代,并先后与多国建立了合资合作关系。其主要车型有微型轿车、4轮驱动车、运动型轿车、微型汽车和摩托车。  相似文献   
82.
高速行驶中的轮胎会因反复变形而升高胎温。轮胎温度过高,尤其是当内部温度达到100℃ (这是一般轮胎的最高允许胎温)甚至超过这一温度时,轮胎的橡胶和帘布的强度与粘结力就会明显下降,帘线的热疲劳加剧,橡胶的胶质迅速老化,由此而造成轮胎早期损坏甚至会直接引发爆胎。根据  相似文献   
83.
文龙 《汽车导购》2005,(3):70-73
虽然2004年中国轿车市场的同比增长率达到了13%,但是已经习惯了中国车市高速发展的人们对此并不满足,他们对2004年车市的普遍看法是“持币待购”、“降价成风”和“库存增多”,并断言中国的车市到了“冬天”。其实,中国车市的增长率由2003年的80%变为2004年的13.8%,这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这是中国车市从前两年的高速发展转为现在的正常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相似文献   
84.
通过对刀齿啮合关系的研究,提出了磨前滚有优化设计方法,针对准车牵引牵引齿轮的应用和加工工艺特点,对准高速机车牵引磨前滚刀齿形进行了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85.
《四机科技》2006,(2):39-39
计划于2008年8月-2010年12月间交付的30列AVES-102型超高速列车由庞巴迪和Tago联合开发,其最高设计速度为330km/h。通过在隧道广泛测试,证明了该列车的特殊设计即减少了列车通过隧道时空气压力的波动,又大幅度地减少了横向风压的影响。高速列车还配置了成熟的MITRAC3000型牵引系统,辅助变流器,驱动系统以及高速转向架。这批车辆将运行在西班牙国家铁路,订单总价值约6.55亿欧元。  相似文献   
86.
对我国高速行车条件下采用常用缓和曲线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明确指出常用缓和曲线的线形为三次螺旋线,称之为三次抛物线是不确切的,结合我国铁路行车速度发展的目标值,计算了在高速行车条件下的曲线最小半径值及采用常用缓和曲线的长度值,对采用常用缓和曲线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7.
高速列车设计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法国TGV为例,阐述了高速列车动力学性能,制动距离,牵引功率和旅客舒适等设计问题,并介绍了业已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8.
89.
准高速车牵引齿轮材料接触疲劳性能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了准高速机车牵引齿轮用钢20CrNi2Mo、15CrNi6经渗碳淬火及渗碳淬火+喷丸后的接触疲劳强度,并与20CrMnMo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3种钢材经渗碳淬火的试件,其接触疲劳强度极限基本相同;渗碳淬火+喷丸试件的接触疲劳强度极约提高5%;所有试件的接触疲劳失效形式都是在渗碳层中产生浅层剥落,文中还讨论了渗碳化层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量及喷丸强化对接触疲劳性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