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3篇
  免费   223篇
公路运输   443篇
综合类   789篇
水路运输   23篇
铁路运输   4610篇
综合运输   221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92篇
  2022年   320篇
  2021年   317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335篇
  2012年   401篇
  2011年   534篇
  2010年   529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71.
本文对《高速铁路安全防护设计规范》TB 10671-2019进行了解读,对标准的编制背景、编制过程和编制原则进行了介绍,逐章节对本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并对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各章节内容选取原则、监测系统的设置条件、需要重点说明的问题以及本标准的主要创新点进行了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272.
通过介绍轨道几何静态检测的绝对测量型、相对测量型轨道检查小车以及动态检测惯性基准法的基本原理,分析单波不平顺的弦测输出、仿真弦测法的畸变影响,得出应采用大于轨道不平顺波长的弦长进行测量以减小弦测法幅值畸变的结论。将轨道几何的动态空间曲线转化为轨道几何动态弦测值,同时按轨道几何静态空间里程对轨道静态空间坐标进行最优化筛选,输出轨道几何静态弦测值,并将轨道几何动静态弦测值统一为10 m弦长、20 m弦长的弦测输出。对比轨道几何动静态弦测输出,结果表明动静态检测数据一致性较好,二者偏差95%,分位数小于1 mm,相对于轨道几何静态检测,动态检测无需人工设站,粗大误差小。  相似文献   
273.
以5个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高速铁路隧道或路基工程为依托,通过对既有结构沉降数值模拟计算,研究得到了既有高速铁路工程结构在盾构下穿过程中的变形和传递规律;通过已完工的3个工程案例的结构及轨道现场变形监测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1)隧道刚度越大,相同条件下轨道与结构的差异变形就越小,盾构隧道与路基U形槽的钢轨差异变形较明挖法隧道增大约25%,最大的差异变形均发生在隧道结构与无砟轨道支承层之间,总差异沉降占比约为60%~85%,而采用碎石道床的计算路基沉降与轨道道床沉降基本一致;(2)不同地层条件对隧道-轨道的变形传导规律无明显影响;(3)在相同结构变形条件下,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轨道变形小于Ⅲ型板式无砟轨道,2种无砟轨道变形传递主要发生在底座板与中间层之间。通过对以上工程的分析以及规律的研究,可为类似盾构下穿高速铁路路基与隧道工程的工前预测准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74.
新建郑州—济南高速铁路长清黄河特大桥小里程侧采用22联3×56 m等跨预制胶拼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跨越黄河边滩,胶拼连续梁桥长3.7 km。对其结构设计、节段拼装工艺以及主要计算指标等进行介绍。研究采用无湿接缝逐跨拼装工艺,全梁无任何湿接缝及现浇合龙段,实现了连续梁梁部预制拼装率100%;提出高速铁路中等跨度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节段预制拼装可采用三跨一联或两跨一联布置,相关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5.
针对下伏坎儿井暗渠的高速铁路路基稳定性问题,采用有限元极限分析方法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路基荷载作用下下伏坎儿井暗渠路基的破坏模式主要有暗渠上部土体发生破坏和路基边坡发生滑动破坏2种,随着暗渠埋深和水平位置远离路基,破坏模式逐渐演变为路基边坡的自身破坏;暗渠临界深度分布曲线呈"W"形,且主要与暗渠位置、断面形状、断面...  相似文献   
276.
在分析国内外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变形调整技术及应用经验基础上,基于结构安全可靠、变形调整便利、预制装配化施工等原则,考虑沉降、上拱、偏移等线下基础变形特征,提出了一种变形调整能力较强的板式无砟轨道结构。通过减小轨道板下调整层厚度或灌注聚合物砂浆实现轨道高低调整,通过移动轨道板并改变限位孔周边弹性缓冲垫层厚度实现轨道水平调整。在不损伤无砟轨道主体结构的前提下可实现高低调整量100 mm,水平调整量40 mm。提出的变形可调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可为地质条件及气候复杂地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设计及相关病害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7.
依托京雄(北京—雄安)高速铁路路基工程,采用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压路机振动荷载作用下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响应特性与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压实过程中沿振动轮宽度方向轮缘下方土体竖向压应力较大,而振动轮中间部位竖向压应力较小且分布较为均匀;土体竖向加速度、速度沿深度方向或水平方向的衰减规律大致相似,竖向加速度的衰减呈现更明显的规律性;压路机激振力频率、激振力幅值、速度和土体弹性模量在不同参数水平下衰减规律相似,但衰减速度与影响深度不同。  相似文献   
278.
蔺爱军 《铁道建筑》2022,(11):131-134
根据高速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实践,分析了现场执行Q/CR 9230—2016《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技术规程》过程中,在变形观测标志及其埋设、沉降变形观测方法、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沉降变形观测路线等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为避免教条地执行规程给工程带来不利影响起到指导作用,为我国高速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体系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9.
杨得旺 《铁道建筑》2022,(12):129-133
以一座高速铁路大跨度钢混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介绍了弹性约束体系及设计参数取值方法,从动力特性、桥墩剪力、墩顶位移等方面对比分析了弹性约束体系、连续约束体系的地震响应,探究弹性约束体系纵向抗震性能。结果表明:与连续约束体系相比,弹性约束体系显著延长了桥梁结构自振周期,且多个主墩协同受力;弹性约束体系有效减小了桥墩纵向剪力和墩顶水平位移,设计、罕遇地震工况下桥墩纵向剪力减震率分别为61.26%、40.56%;罕遇地震工况下,弹性约束多功能支座位移达到弹性位移设计值,纵向水平力由纵向限位装置、弹性约束装置共同承担。弹性约束体系具有良好的纵向减震性能,设计地震、罕遇地震工况下桥墩纵向剪力平均减震率分别为60%、43%。  相似文献   
280.
以京张高速铁路八达岭地下车站为依托,基于建设期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设计模型开展了BIM+VR(Virtual Reality)的沉浸式地下高速铁路车站疏散演练场景构建关键技术研究,给出了BIM向VR场景转化技术路线和实现方法,阐明了疏散场景构建过程中软硬件及关键组件开发技术。通过场景应用及与既有平面化疏散指示对比,证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为BIM的二次利用与沉浸式虚拟疏散演练场景开发提供了成套解决方案,可为类似复杂立体轨道交通车站人员疏散演练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