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6篇
  免费   113篇
公路运输   593篇
综合类   404篇
水路运输   30篇
铁路运输   469篇
综合运输   9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高铁湿陷性黄土隧道地基处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湿陷性黄土隧道工程特点,结合宝兰客专客运专线王家岔湿陷性黄土隧道地基加固处理的工程实例,阐述了洞口和洞内两种施工工艺不同的水泥土挤密桩施工方案,分析了隧道内水泥土挤密桩施工对其它工序的干扰和对工期的影响,以及施工振动对初支结构和围岩稳定的危害,提出了有效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2.
阐述了湿陷黄土的湿陷机理,结合某公路为例,对拟定施工参数计算调整,通过对夯后检测分析,获得适用于本项目全路段湿陷性黄土强夯处理的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83.
通过对神延、宝中、陇海、侯月等线黄土隧道塌方情况的介绍和塌方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为避免黄土隧道塌方和病害,设计及施工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84.
张志清  吕宁  韩柳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9):24-27,36
为了探讨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公路的建设方法和经验,以GZ25宁夏段黄土路基纵向开裂破坏为实例,以室内试验及现场破坏路段解剖试验数据为依据,研究了湿陷性黄土的时空变化规律,并提出了湿陷性黄土地区道路线位选择的合理方法和湿陷路基的有效治理方案。研究认为:选择合理的路线线位,设计有效的排水系统,是避免路基湿陷性破坏的关键;湿陷性黄土的渗透规律是纵向大于横向,先期大于后期,野外实测值明显大于室内试验值,所以,对于路基湿陷性破坏评价和防治措施,应主要参考野外实测值;避免路基湿陷性破坏应以预防为主,治理黄土湿陷的关键是治水。  相似文献   
85.
高速公路黄土路堑高边坡现场冲刷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现场模拟降雨,研究了降雨对黄土路堑高边坡的侵蚀机制,分析了裸露边坡和植被防护边坡的破坏特征以及径流特征、冲刷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暴雨条件下,古土壤的破坏方式不同于黄土,且更易于侵蚀,厚层基材喷播植草对其防护效果很好;同时,坡面上方来水是坡面冲刷最主要的因素,径流量的变化具有“陡涨缓落”的特征,含泥量则呈现“缓涨陡落”的趋势;且连续阴雨对路堑边坡的侵蚀能力比短时暴雨更强。试验研究结果为黄土地区路堑高边坡的植物防护和截排水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6.
地质结构模型在公路黄土边坡设计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黄土地区地质结构与公路边坡稳定性、排水防护措施的关系,首先介绍了地质结构模型的概念、划分依据及其主要特征,然后将黄土地区复杂的地质结构划分为8种模型;在给定坡高和坡型、有无大平台的情况下,通过有限元模拟对比了各种模型的稳定性变化特性,给出是否采用大平台设计高边坡坡型的建议,明确了各类地质结构模型稳定性的差异;推荐了地质结构模型与边坡稳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公路高边坡设计思路和适用的边坡防排水方案。结果表明:地质结构模型对边坡稳定性具有明显影响;Ⅰ、Ⅱ、Ⅲ类模型必须设置大平台,其余模型可不设置。  相似文献   
87.
石坚  刘峰 《路基工程》2007,(3):50-51
根据试验资料,采用广义的Misers破坏准则,建立了原状、挤密黄土的弹塑性帽盖模型,并分析它们的弹塑性特征,可以很好地反映黄土在达到破坏之前产生的塑性剪应变与塑性体应变这一重要特征,对黄土用塑性体应变εv^p作为硬化参数的帽盖模型来描述其本构关系是合理的。所得成果可为黄土地基弹塑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黄土隧道网喷支护结构中锚杆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为了检验锚杆在黄土隧道中的作用,在某黄土隧道中设置有系统锚杆和无系统锚杆2个长为30 m的试验段,对隧道初期支护的净空收敛、拱部下沉、围岩压力、钢架应力、喷射混凝土应力、锚杆轴力和纵向连接筋应力进行监控量测。研究表明:2个试验段无论从变形还是受力上讲,同类数据均处于同一量级,说明系统锚杆对结构的稳定性作用不大;网络钢架、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共同组成的支护结构是合理的黄土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取消系统锚杆,可以及时喷射混凝土,有利于围岩稳定,从而大大缩短工期;以Ⅳ级围岩为例,取消系统锚杆可降低工程造价10.6%。  相似文献   
89.
黄土地区公路暗穴顶板临界厚度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针对西部黄土地区暗穴的发育会对公路路基、桥涵、公路隧道、路堑与路堤边坡及边坡支挡工程等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威胁的问题,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暗穴的分布规律、发育形态、破坏机制等进行了归纳与研究,提炼出几种破坏模式,结合黄土地区的土质特点,考虑了节理对黄土暗穴的影响,采用结构力学等方法,提出了一些确定顶板临界厚度的方法,并进行了对比讨论。通过对路基暗穴的安全厚度的正确估算,为研究公路暗穴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0.
吴发展 《隧道建设》2006,26(6):75-77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原理主要是破坏湿陷性黄土的大孔结构,消除地基的湿陷性。同沿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处于湿陷性黄土地带,为确保路基及构造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对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冲击碾压法进行填前处理,使地基满足承载力与稳定的要求。介绍了该路段采用冲击碾压法进行地基处理的原理、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