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4篇
综合类   68篇
水路运输   8篇
铁路运输   461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对一系悬挂进行力学性能试验是改善车辆动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文章简要分析了EMU250转向架一系悬挂结构与原理,设计了一系悬挂组对滚动与滑动加载2种试验方案,重点分析了滚动加载试验方案,研究了一系悬挂垂向刚度和疲劳性能,结果表明一系悬挂垂向刚度呈正线性,疲劳次数对刚度影响较小,试验设计达到了预期效果,研究成果对轨道车辆一系悬挂的研发和试验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52.
动车基地调度集中系统安全接口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车基地调度集中系统实现了列车与调车作业计划管理、列车与调车作业自动进路集中控制、动车组位置自动识别与追踪、动车基地作业计划的优化调整等功能。该系统与计算机联锁系统、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及车号自动识别系统等存在大数据量的信息交互,因此设计开发了一款安全可靠的接口机,实现内外系统的大数据量双向隔离高速传输和协议转换功能。  相似文献   
253.
针对动车段内调车作业的特点,分析了动车段内设置调车防护系统的必要性。结合工程实际条件,对动车段内调车防护系统功能、原理、设计方案进行了论述,对于指导动车段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54.
速度传感器是动车组列控车载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故障直接导致ATP系统死机,触发紧急制动停车。下面结合实际情况,对发生的测速系统故障进行数据分析总结,以便快速判断并及时处理,确保动车组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255.
高速动车组半主动悬挂系统动力学性能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基于天棚控制理论的半主动减振器原理,以CRH380A动车组头车为研究对象,对天棚阻尼系数和时滞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天棚阻尼系数越大,车体横向减振性能越优,但系统允许的最大时滞减小;天棚阻尼系数的设计要同时考虑横向振动性能和系统时滞的影响.半主动控制模式比被动模式对车体横向振动的改善效果均比较明显,平均改善率超过20%.  相似文献   
256.
根据高速铁路线路特性,构建线路的3层节点网络模型.第1层描述车站和区间,第2层描述车站中心点、车站与区间的分界点和线路限速变化点及连接这些点的线路,第3层描述线路实际属性变化点及连接这些点的线路.鉴于高速动车组具有动力分散、质量均衡分布的特点,将动车组视为质量均匀且具有动力的绳体,创建高速动车组绳体模型.以动车组通过变坡点和变曲率点为例,分析动车组的受力状态,推导出对应的列车加速度计算公式.提出一种基于预推演的高速列车运行仿真算法.依据建立的线路模型、列车模型和仿真算法,开发了单列高速列车运行仿真系统.通过实例仿真验证了仿真模型与算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57.
简要介绍了动车组牵引计算的力学模型和牵引原则,针对不同的运行工况,建立列车运行过程的运动学模型,并根据此模型编写了动车组牵引计算的仿真软件,同时在相关车型和具体的线路上进行了模拟仿真,通过对试算结果的分析,较好地实现了动车组运行过程的模拟。为列车驾驶培训仿真系统的研究提供了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258.
近年来CRH系列动车组大量投入高速铁路,其功率因数、谐波含量等方面的电气特性与传统交一直型机车有较大区别。简要分析了CRH380AL动车组的电气原理,根据实测数据,并利用曲线拟合的方法,主要对该车型功率因数和网侧电流谐波含量进行分析。这些基础工作对分析该系列车型运用性能及牵引供电系统电能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59.
以CRH2为例,介绍我国CRH系列动车组制动系统的结构特点、工作模式,对动车组制动系统中的各子系统(如制动控制系统、风源、基础制动系统、电制动系统等)自身的安全保障措施进行了详细剖析,并以此为基础,按照动车组制动系统故障后是否可以继续安全行车的分类原则将制动系统故障归纳为四类,之后对涉及到运行安全的第Ⅲ、Ⅳ类故障进行制动距离计算,得出的结论是:只要动车组的制动力下降幅度≥1/8,列控系统即使处于完全监控模式,也不能保证动车组列车不冒进停车信号;而且列车速度较低时,冒进信号的几率较大,速度较高时,冒进信号的距离较大;另外,当制动力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列车在侧向进站的过程中还有可能超过道岔规定限速,存在侧翻的危险隐患。因此,动车组制动系统故障后仅用人工限速的措施并不能保证行车安全,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安全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260.
对动车组在明线会车工况下的设备舱内气流组织进行了仿真分析,计算采用了将明线会车的外流场与设备舱的内流场分开计算的方法。进行了300km/h、400km/h两种交会速度工况的计算。首先运用ANSYS-FLUENT的动网格方法对明线会车设备舱的外流场进行计算,获得了会车历程中各关键时间点下的设备舱各进、排风口处的瞬态压力值,然后将获得的压力值作为设备舱内流场计算的压力边界条件,以此计算出设备舱在不同会车时间点下的各进、排风口的流量值,进而来探寻明线会车工况下设备舱内的各进、排风口流量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