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篇
  免费   54篇
公路运输   206篇
综合类   193篇
水路运输   112篇
铁路运输   89篇
综合运输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Two apparent features that prevail at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in China are green signal countdown device and long cycle length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s of green signal countdown device and long cycle length on queue discharge patterns and to discuss its implications on capacity estimation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traffic. At five typical large intersections in Shanghai and Tianjin, 11 through lanes were observed, and 9251 saturation headways were obtained as valid samples. Statistical analyses indicate that the discharge process of queuing vehicl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distinct stages according to the discharge flow rate: a start‐up stage, a steady stage, and a rush stage. The average time for queuing vehicles to reach a stationary saturation flow rate, that is, the start‐up stage, was found to be approximately 20–30 seconds; the rush stage usually occurs during the phase transition period. The finding is contrary to the conventional assumption that the discharge rate reaches a maximum value after the fourth vehicle is discharged and then remains constant during the green time until the queue is completely dissolved. The capacity estimation errors that might arise from the conventional methods are discussed through a comparative study and a sensitivity analysis that are based on the identified queue discharge patterns. In addition, a piecewise linear regression method was proposed in order to reduce such errors.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be used for capacity estimation at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with the identified queue discharge patterns. Copyright © 201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432.
论文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公路平交口右转专用车道的设置条件,设置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右转车辆转弯过程的微观解析,提出了信号交叉口及无信号交叉口偏置右转专用车道长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分析无偏置条件下的非正常变道车辆对后续右转车流的影响,提出了无偏置右转车道的长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33.
城市支路设计缺乏统一标准,不合理的支路系统将影响主次干路与支路间的协调作用,使整个城市道路网络运营效率降低。文章从驾驶员心理感受、操作的方便性、速度调整3个方面研究了支路应该满足的最小长度;并针对城市支路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从而为支路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4.
根据自锚式悬索桥的实际受力特点,介绍了主缆长度的计算方法——分段悬链线法。该方法根据力学平衡条件和变形相容条件,采用解析表达式和数值迭代计算方法解决主缆长度计算问题,自动计入索曲线的非线性,并结合工程实例阐述该方法在主缆下料时的应用,证明该方法是可靠有效的。  相似文献   
435.
根据Timoshenko二广义位移梁理论,导出了考虑剪切变形影响压弯构件的解析解和弯矩-转角位移方程.利用位移法分析了单层单跨框架柱下端分别为铰接或固结时的对称与反对称失稳问题,建立了失稳时关于计算长度系数的超越方程.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单层单跨框架不同剪弯刚度比的计算长度系数,并与不考虑剪切变形影响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剪切变形显著影响无侧移失稳框架的计算长度系数,但不影响有侧移失稳框架的计算长度系数,且得到现行的不考虑剪切变形影响的计算长度系数法偏不安全等结论,指出本研究所用方法可推广至多层多跨框架稳定分析中.  相似文献   
436.
本文以铣削加工为例,分析加工零件时,出现加工误差、撞断刀具的原因,提出了几种防止撞断刀具的方法以及应注意的事项,特别对如何正确使用刀具长度补偿指令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437.
介绍轨道交通线网合理规模的含义,以世界城市轨道交通较为成熟的东京、伦敦、巴黎、纽约、新加坡、上海、北京等城市为案例,总结其轨道交通发展指标.结合天津市的实际情况,采用交通出行需求分析法对天津市中心城市轨道交通的线网规模进行匡算;同时参照国内外同类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技术指标,从轨道交通线网面积密度和轨道交通线网人口密度两个方面,对服务水平进行类比分析,提出天津市中心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合理规模.通过对比分析匡算结果,最终得出天津市中心城市轨道交通2020年线网合理规模为474~526 km,2040年线网合理规模为775 ~ 850 km.  相似文献   
438.
建立钩尾圆弧摩擦面与从板圆弧摩擦面的曲面—曲面接触摩擦数学模型,并结合改进的具有非线性迟滞特性的缓冲器数学模型和扁销止挡数学模型,采用SIMPACK软件建立重载机车扁销钩缓装置的动力学分析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研究钩尾与从板间的摩擦系数及它们相互接触的圆弧摩擦面半径对钩缓装置受压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摩擦系数对钩缓装置的受压稳定性影响较大,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钩尾的摩擦约束作用逐渐增强,钩缓装置的受压稳定性也随之增强,车钩转角呈阶梯形减小,建议摩擦系数的合理控制范围为0.25~0.45;钩尾的圆弧摩擦面半径越大、从板圆的圆弧摩擦面半径越小,则钩缓装置的受压稳定性越好。  相似文献   
439.
市域铁路将进入大规模的建设阶段,其折返线及安全距离长度涉及车站规模,影响土建投资,而现行规范尚未有明确规定。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折返线及安全距离长度的相关要求,结合市域铁路自身特点,基于安全制动模型,分析信号系统安全制动的关键因素,建立市域铁路折返线及安全距离长度计算的简单方法,并进行了典型分析,研究结果对指导工程设计及节省工程投资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40.
曲线斜拉桥是主梁呈曲线的斜拉桥。其兼具弯梁桥和斜拉桥的受力特点,主梁在承受弯矩、剪力作用的同时承受了较大的扭矩作用,受力复杂,具有高度空间性。以某座主跨285 m混凝土Π形主梁双塔双索面曲线斜拉桥为工程背景,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通过改变曲线斜拉桥弧长比例(曲线斜拉桥曲线部分长度占全桥长度的比例,取值为[0,1])以探究弧长比例变化对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规律,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主梁应力、内力、挠度以及支座反力等。研究结果表明:弧长比例对主梁轴力、剪力影响较小,相对于直线斜拉桥,变化不大于5%,可按直线桥进行计算;弧长比例在不同区间变化对主梁弯矩和扭矩的影响呈现不同趋势。研究成果针对弧长比例这一参数对曲线斜拉桥提供设计建议,为道路选线及桥梁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