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56篇
公路运输   151篇
综合类   149篇
水路运输   65篇
铁路运输   78篇
综合运输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01.
在不良地质隧道隧道施工过程中,突水涌水、塌方是最常见、危害最大的风险事故。怀通高速公路阳洞滩II号江隧道,洞口段埋深浅,且多为强风化砂质板岩,为国内外隧道施工难度之最。建立的模糊综合层次评估模型,评价料阳洞滩II号江隧道突水涌水、塌方风险,得出了洞口段的突水涌水、塌方风险等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风险控制技术措施,为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02.
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总体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书明 《隧道建设》2013,33(1):38-44
海底隧道修建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规范和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为了科学、安全、经济地建设青岛胶州湾隧道,为我国海底隧道建设积累经验和规范的编制奠定基础,从工程调研类比分析、理论计算分析、室内试验、现场试验、工程实践等方面对胶州湾海底隧道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对跨海通道的型式(轮渡、环湾高速公路、大桥、隧道)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总结出海底隧道全〖HJ2.5mm〗天候、经济运行的优点; 2)得出三车道海底隧道最小岩石覆盖层厚度25 m、线净间距一倍洞径和最大纵坡4%等总体设计关键参数; 3)得出采用复合式衬砌、多心圆椭圆型的合理断面和支护参数; 4)采用“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防排水方案,限排标准为04 m3/(d•m),保证了结构安全和最小排水量; 5)采用控制爆破保护围岩、多重防腐锚杆、C35湿喷高性能混凝土、C50耐久性混凝土等系统耐久性设计,预测使用寿命超过120年; 6)采用超前钻3~5个钻孔进行超前探水结合地质素描、物探等手段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查明了工程地质和地下水情况; 7)采用凿岩台车、湿喷混凝土机械手等大型机械全断面或台阶法的快速安全施工方法以及综合的防塌方涌水技术措施等,保证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403.
以合福铁路客运专线浅埋偏压隧道为例,对其溜坍事故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施工整治方案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首先,通过现场调研与有限元模拟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隧道施工过程受力复杂,软弱围岩自稳性差,洞口临时支护不足及施工期发生强降雨是本次事故的主要原因.然后,结合工程实际和有限元模拟结果提出了加强支护、减少开挖步长等具体整治措施.后续施工中隧道围岩变形收敛较快,洞口稳定得到有效控制,开挖进展顺利,表明该整治方案合理可行.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为同类工程施工和事故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4.
1987年3月,天津港26段泊位在接卸海砂时曾发生后方承台局部塌陷事故,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结合当时事故调查处理,介绍该码头的建设、使用和破坏情况,着重对码头结构损坏的原因进行计算分析,并简要介绍后方承台局部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405.
Derek Graham   《Marine Structures》2007,20(4):202-217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finite element (FE) analysis to the prediction of the non-linear elasto-plastic collapse of ring-stiffened cylinders under hydrostatic loading. A range of legacy experimental test models have been analysed using FE idealisations generated using measured as-built shape data including out-of-circularity (OOC), frame alignment and tilt and other scantlings. The FE models also explicitly included the residual stresses caused by cold bending. Short and long ring-stiffened cylinders, which were designed to isolate interframe and overall collapse modes, respectively, were considered as were some intermediate length cylinders where the possibility of interactive collapse was also present. In general, the collapse pressures were predicted to within 6%. However, for some of the interframe collapse models, it was necessary to use the minimum measured plate thickness to achieve this. This was largely attributable to the limited measured plate thickness data.  相似文献   
406.
以实桥为例,研究大跨度钢桁拱桥在面内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结构行为,矢跨比、布载形式、温度荷载、钢材屈服强度对钢桁拱桥极限承载力的影响以及提高钢桁拱桥极限承载力的措施。结果表明:在活载半跨布载时,拱肋的破坏始于拱脚下弦的屈服,拱肋由无铰拱逐渐转化为三铰拱,最后由于拱脚塑性铰的破坏而导致拱肋失去承载能力;钢桁拱的工作过程可分为弹性段、位移稳定发展段及位移快速增长段,位移稳定发展段仍表现出弹性工作的特点;拱轴线的面内初始偏移控制在L/1000左右时,拱肋的极限承载力不会有明显降低;矢跨比越大承载能力越高;钢材屈服强度与钢桁拱极限承载力呈线性关系;温度的变化与承载力系数的变化大致呈线性关系;提高拱脚上、下弦杆处钢材的屈服强度和增大拱脚、L/4处截面的方式是提高钢桁拱桥极限承载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07.
通过南京治江工程的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 (包括模型试验 ) ,提出了根据不同汊道长度比确定最有效治理方法的论点。当两汊道长度相差不大时 ,稳定上游河势是最有效的 ;当两汊道长度相差较大时 ,稳定洲头是最有效的。最后提出采用参数Σ Q2 T(Q≥ 45 0 0 0 )作为判断江流冲刷强度的主要指标 ,可以对南京河段江岸冲刷和崩塌的可能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08.
以浙赣线诸暨一号隧道坍塌为实例,叙述大跨、浅埋、偏压和不利地质条件下铁路双线隧道塌方经过,分析了塌方的成因,从山体的病害治理、加长明洞、洞身整治和变形整治等方面提出了塌方综合整治措施,对地表沉降沉陷、裂缝发展状况、护拱沉降、变形段和暗挖段沉降及洞身净空变化进行了监测。  相似文献   
409.
为了深入探究塌方段原位扩建四车道公路隧道施工力学及安全性的问题,以福州市马尾隧道原位扩建工程为背景,在准确确定塌方体空间范围及工程特性的基础上,针对性提出“回填-台阶法”施工技术,并对塌方段原位扩建四车道公路隧道“回填-台阶法”动态施工力学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运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多道瞬态瑞雷面波探测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准确地获得既有隧道塌方体的空间范围和尺度;②兼顾施工技术与工期双重目标,提出了塌方段原位扩建四车道公路隧道施工方案,即塌方冒顶区通过地表注浆与洞内中空玻璃纤维锚杆进行加固,扩建开挖采用“回填-台阶法”,实现快速施工;③“回填-台阶法”施工时,隧道上半断面(1#部)的开挖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关键,结构内力增长迅速;受隧道上方塌方体和既有隧道影响,最大正弯矩出现在左拱肩处;地表最大沉降量出现在隧道中线右侧3 m处,主要由上台阶开挖引起;围岩变形主要发生在3#开挖前,4#开挖时围岩变形基本收敛。马尾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围岩及支护体系变形、支护结构受力等监测结果均满足施工安全要求,验证了施工方案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该研究成果可进一步丰富超大扁平断面隧道的修建技术,并为今后类似的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10.
较为具体地介绍了阳侯高速公路自重湿陷性黄土的成因、特征,对其湿陷等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针对不同的公路工程提出了相应的地基处治措施,对今后高速公路自重湿陷性黄土评价与处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