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5篇
  免费   418篇
公路运输   768篇
综合类   1373篇
水路运输   435篇
铁路运输   3859篇
综合运输   25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287篇
  2019年   215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246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270篇
  2014年   558篇
  2013年   339篇
  2012年   507篇
  2011年   561篇
  2010年   420篇
  2009年   321篇
  2008年   365篇
  2007年   526篇
  2006年   424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361.
汽车车身柔性装焊生产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威春 《汽车技术》1997,(12):21-24
阐述了建立汽车车身柔性生产线的必要性,指出了车身装焊生产线是汽车车身柔性生产的关键,从工艺设备、工装夹具、机械化输送及自动控制几个方面控制实现柔性汽车装焊生产线的措施。分析了柔性装焊生产线-车身生产发展的趋势,论证了计算机是实现柔性自动控制的核心。  相似文献   
362.
363.
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局部曲线拟合的多变指数法修正示功图上止点位置的原理及特点,作者在数学处理上作了简化并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及绘图程序,使之实际操作简单、便于应用。上止点位置的精度可达0.05°~0.1°CA,本文最后提供了一个实例说明该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64.
针对目前铁道部有关加强行车安全的文件与设计概算编制规定不协调的问题,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65.
本文在相交凸多面体隐藏线消除方法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体素构形的方法.进一步探讨了凹多面体的数据结构以及凹多面体在不同情况下隐藏线消除的可能性,从而建立了一个任意平面体的消隐系统.  相似文献   
366.
胡建国  罗从伍  陈宏 《隧道建设》2019,39(4):633-641
深圳地铁14号线黄木岗站与既有7号线、近期规划24号线黄木岗站形成地下三线换乘车站,车站周边环境复杂。如何综合各种边界条件形成建筑功能完善,结构经济安全,同时又对周边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案是本站研究的重点,特别是车站站位及换乘功能的研究。方案设计过程中,通过逐一梳理地面建筑、地下建(构)筑物、地面交通、片区规划、工程地质条件、客流预测、车站换乘功能等边界条件,总结黄木岗站立交桥安全、交通疏解、管线改迁、结构工法、施工器具选择、车站站位及换乘功能等重难点,采取逐项突破的方法,最终推演出“干”字形节点换乘方案,其中14号线采用地下3层双叠侧式车站,与7号线形成平行同台换乘,与24号线形成台-台换乘。  相似文献   
367.
为了快速评估既有桥梁的安全性,研究了基于多源实测信息快速准确识别桥梁影响线的方法。首先利用桥梁动力响应及车辆移动的实测信息,建立影响线识别的数学模型。在模型中引入Tikhonov正则化方法以解决病态矩阵求解问题,通过设置罚函数项以取得较光滑并贴近真实的影响线。然后通过基函数扩展法重构影响线,将其表示为一系列三次B样条基函数的线性组合,从而将问题从识别众多影响线因子简化为识别少量基函数权重系数。为了验证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先在实验室模拟钢制试验小车在钢筋混凝土三跨连续梁模型上移动的过程。基于实测布置于梁底的多测点挠度和应变响应时程以及相应的试验车信息,可识别出不同位置测点的挠度和应变影响线。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影响线的总体形状还是局部峰值,识别解与基准解均能较好地吻合。该方法还被进一步应用到一座简支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该试验通过实测检测车过桥期间的桥梁跨中截面若干测点的动应变、动挠度以及车辆重力、实时位置等信息,准确识别了对应于不同车道的挠度和应变影响线。通过对比桥梁静载实测和影响线虚拟加载结果,发现两者偏差绝对值在5%以内。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该影响线识别方法具有较高精度,并具备工程应用的良好潜力。  相似文献   
368.
A method for measuring mooring line tension is proposed based on observation of the natural frequencies of the mooring line segment between the winch and the fairlead. The anchor line tension is observed through the string equation where an analytical expression for the line's eigen-frequencies is obtained. The tension is observed on line by utilizing a nonparametric system identification approach in which the peaks of a maximum entropy spectrum of the transverse acceleration measures of the vibrating string are automatically identified. The method is verified against full-scale data from the Troll B floating concrete oil production platform operating in the North Sea. Received for publication on Feb. 24, 1999; accepted on July 26, 1999  相似文献   
369.
140客位沿海单体高速客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140客位沿海单体高速客船的主要要素,主要技术性能,型线特征,结构特点,总布置等,并论述了本船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370.
Over recent decades, there have been numerous cases of land-based transport policies that have lacked clear and coherent strategies. This has not only hampered the resolution of issues like road congestion, but has also created new ones (e.g. strong social opposition to new train infrastructures). The absence of such strategies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long-term transport policies with a wider vision of the issues, since land-based transport cannot be considered from just a technical perspective.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is to implement a participatory integrated approach to facilitate the understanding of land-based passenger transport governance issues on Tenerife, in the Canary Islands. Relevant policy issues and alternatives are identified by the stakeholders involved. The inclusion of stakeholders in the assessment process is crucial to frame transport governance issues appropriately and to define and assess plausible policy alternatives. This assessment process even included a final step of validation of the results by stakeholders to foster discussion among them about transport issues and policy alternatives.Finally, due to the obstructive role played by some stakeholders in influencing past transport policies, an analysis of possible coalitions among stakeholders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