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7篇
  免费   300篇
公路运输   156篇
综合类   184篇
水路运输   6篇
铁路运输   932篇
综合运输   2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北京地铁 R4 线北京朝阳站地下 3 层和地下 4 层基坑具有平面几何形状复杂、各级基坑开挖深度不同以及 基坑周边附加荷载不对称等特点。为解决常规基坑支护方案不适应本基坑的问题,研发了直径不相等的双环形钢 筋混凝土内支撑体系并成功实施。详细介绍了双环形内支撑体系的布置、结构参数及施工步序,采用数值模拟方 法建立模拟基坑开挖支护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并结合支护结构变形和受力的实测结果,探讨双环形内支撑体系 的受力和变形特性。结果表明:其围护结构变形、钢筋混凝土支撑和钢筋混凝土环梁的轴力、钢筋混凝土环梁收 敛等指标均满足控制值要求。工程实践表明:钢筋混凝土双环形内支撑体系具有布置方式灵活、对空间形状不规 则基坑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基坑内部作业空间开阔等优势。  相似文献   
152.
轨道作为行车基础设备,其状态的好坏对列车运行安全和线路服务质量具有重要影响。车体振动加速度是反映列车运行安全性以及乘客乘坐舒适性的重要数据,是评价轨道设备状态和制定养护维修措施的重要依据。基于北京地铁轨道状态的管理需求,分别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建立两个利用振动加速度数据评价轨道状态的指标:超限密集度指标和超限重复度指标。利用北京地铁6号线下行方向两次的轨检车检查数据对这两个指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这两个指标能够更加客观、合理地评价轨道质量状态,有助于提高养护维修作业的效率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53.
为进一步提升运营地铁隧道收敛变形的综合整治效果,提出MJS联合微扰动注浆整治技术,并应用于杭州某运营地铁隧道收敛变形整治施工工程。通过分析整治施工前后隧道变形动态跟踪的监测数据与隧道断面扫描成果,探讨联合整治对于隧道变形的整治效果,总结微扰动注浆施工引起隧道收敛的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MJS联合微扰动注浆施工对于地铁隧道收敛变形整治效果显著,有效解决注浆结束后隧道收敛二次回弹及注浆期间隧道产生附加变形的问题;微扰动注浆施工应重点保证前两次注浆的施工质量,并控制同一注浆孔位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54.
以综合交通枢纽中的地铁车站安全为研究目标,综合考虑综合交通枢纽中特殊的客流组成和乘客特征,以踩踏、火灾、水灾、公共卫生和大面积滞留5类易发风险事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FTA-BN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识别其风险因素,建立相应的事故树模型,转化为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行风险评价;引入三角模糊数处理专家自然语言,得到贝叶斯网络中的先验概率和条件概率分布,然后通过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行网络推理计算和敏感性分析,找出地铁车站中的薄弱部分,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从而提高枢纽中地铁车站对于紧急事件的应对能力。以广州南站地铁车站为例进行快速评价,结果表明:广州南站在公共卫生安全方面存在一定危险,发生概率为42.98%,且较易发生大面积滞留事件,可能性为30.40%。  相似文献   
155.
将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TS)、电力监控系统(PSCADA)、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等深度集成为行车综合自动化系统,使得联动的实现变得更加方便.论述基于北京地铁6号线行车综合自动化系统联动的实现原理、功能设计方法和工程实现方案,说明使用联动功能矩阵的设计方法有利于工程实施、软件开发和工程归档,介绍这种方法在北京地铁6号线得到成功应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6.
以探讨文化与地铁公共空间的关系为出发点,阐明地铁公共空间是一座城市文化的延续、传承与发扬的载体,地铁公共空间艺术可以加强地上与地下空间的有机联系,营造具有文化氛围的空间环境。通过对北京地铁公共空间实践经验的总结与研究,完善地铁公共空间艺术创作思路及组织模式;通过文化站点个性化、文化空间融合化、创作手法现代化等新思路、新方法,丰富地下空间环境,创造人文空间。用北京地铁公共空间艺术创作的案例,对所述观点进行实践阐述,为今后地铁公共空间艺术的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7.
在深大基坑施工过程中,地下水是影响深大基坑稳定性较为关键的因素,若处理不当极易引发深大基坑施工安全事故。目前,富水地质的大型基坑工程的降水设计及工艺要求严格,应用较少,因此需进行深入研究。依托昆明轨道交通4号线火车北站深大基坑的工程实例,结合车站周边水文地质特征,设计坑内降水井降水、坑外布置备用井的降水方案,并采用VisualModflow数值模拟软件对基坑降水方案进行模拟验算。计算结果表明:该降水方案能够满足基坑降水要求,同时基坑降水引起周边地表沉降在允许安全范围以内。同时,经现场监测数据进一步验证,火车北站基坑开挖期间,地下水位变化较为稳定,周边地表沉降符合规范要求。该降水方案对类似深大基坑降水设计具有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8.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城区复杂环境下的地铁施工项目更为常见,越来越频繁出现极近距离穿越建构筑物项目,工况愈加复杂,对盾构施工工艺提出更加精细化要求,以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9标静安寺站~黄陂南路站区间隧道盾构推进施工为例,分析施工过程中关键施工工艺,为类似极限、复杂工况下的盾构穿越施工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9.
: 自动化监测系统主要由硬件系统及软件系统构成,具有自动化数据采集、连续监测、变形数据分析、成果评价、远程控制、信息发布管理等优点。在昆明地铁4号线东大盾构区间下穿既有地铁3号线盾构区间工程中,监测系统对施工进行实时监测、监测数据实时分析、快速反馈信息,指导盾构下穿施工,并且保障了新建盾构区间的顺利贯通和既有地铁3号线的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60.
以深圳地铁3号线红岭中路站~东门中路站两个盾构区间小净距空间重叠隧道段为背景,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手段,对小净距空间重叠隧道运营过程中上洞列车通过时,上、下两洞结构的力学行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得出了由于上洞列车振动引起下洞各点附加加速度变化的最大值位于下洞拱顶内侧以及引起地层附加位移较大区域的分布范围等结论,直接指导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