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篇
  免费   81篇
公路运输   311篇
综合类   260篇
水路运输   51篇
铁路运输   333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文章针对路网工程的现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中、小跨径桥梁的梁板安装的施工方法,并说明其在工程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52.
薄壁空心板纵向裂缝的畸变分析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某跨海大桥空心板板底出现有规律的纵向裂缝,运用薄壁结构理论对薄壁空心板进行畸变分析,结合能量法和有限条法计算活载作用下薄壁空心板的畸变应力,并对现行空心板标准图的畸变进行了验算,同时进行了现场荷载试验,理论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证明薄壁结构的畸变效应是导致空心板板底出现纵向裂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3.
综合考虑梧州西江地形和通航要求,介绍西江三桥桥型的选型和上、下部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54.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压浆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压浆施工工艺复杂、质量难以控制,没有施工规范可以参照等问题,通过对试验路的总结摸索,提供了详细、周全、图文并茂的施工工艺。弥补了以往文献只有文字没有施工图片给技术人员造成的麻烦。此外,提出了运用质量过程控制的理念来确保压浆的质量。  相似文献   
55.
深圳市留仙大道跨丽水东路桥上部结构采用30 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简支板梁,施工完成后发现边板外侧存在比较严重的裂缝。介绍对梁体进行的检测、荷载试验,以及对桥梁上部结构及开裂截面的实际受力状况的分析。结果表明:边梁由于截面横向不对称而产生的斜弯曲是其外侧出现开裂的主要原因,这些裂缝不影响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受力状况及结构承载能力,对截面的局部应力状况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6.
广西某空心板梁桥裂缝修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西足敏桥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缺陷修补为例,介绍空心板梁的裂缝修补、板梁补强的施工准备、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操作过程等有关施工技术。该修补技术实用性强,效果好,且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7.
结合张家口市下广公铁立交桥工程实例,阐述铁路无梁板钢筋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技术设计特点及有关问题的处理方式,连续刚构桥具有跨越能力大、与同跨度的连续梁和简支梁比较其梁高最低的优点,该工程的顺利建成通车,为类似桥梁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58.
一种预测混凝土路面断裂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春伟  郭少华 《公路》2002,(2):45-47
运用断裂力学理论,计算出3种典型轮载下引起断板的临界长度;通过无损检测,探测出可能产生断板部位的裂缝长度;比较二者,可知混凝土路面是否即将断裂。用此方法可及早发现可能产生断板的部位,采取适当防护措施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9.
为了提高双块式无砟轨道的设计和施工质量,首先对路基地段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和支承层的功能定位进行分析,提出连续道床板和分块道床板两种结构设计方案的主要特点和设计要点,并对两种设计方案进行结构受力和配筋计算。然后从抗压强度、结构耐久性、疲劳强度、裂缝控制等要求研究道床板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提出道床板混凝土强度采用C40是足够的,且强度不宜太高。最后结合目前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和运营经验,提出道床板和支承层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0.
徐州站宽枕轨道基床病害的分析与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久红 《路基工程》2011,(3):240-242
铁路提速以来,随着轨道设备等级的提高和结构的强化,提速线路的质量有了全面大幅提升,而在一段时间内,徐州站区作为提速瓶颈,线路动态几何尺寸总是很难得到有效控制。针对徐州客站2道病害,引用英国学者Heath临界动应力控制设计理论,结合十多年来对现场病害的整治经验,分析了宽枕轨道基床病害的成因,采取合理的方法整治,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