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8篇
  免费   133篇
公路运输   583篇
综合类   777篇
水路运输   602篇
铁路运输   557篇
综合运输   10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指出地铁运营模式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到地铁的本质特性,分析地铁具有线路部分的自然垄断性与运营部分的非自然垄断性、公共性与企业性并存、极强的外部效应等特点,得出“国有民营”是一种符合地铁长质特征的运营模式的结论,并推出新加坡地铁的例证。  相似文献   
22.
为改进基于CPⅢ轨道控制网测量技术的地铁无砟轨道几何形位精调的测量精度与效率,提出一种基于三维坐标测量轨道几何形位的方法。通过对轨道几何形位检测点进行三维坐标测量,以轨道控制网CPⅢ点作为测量基准点,采用轨道几何形位与检测点的三维解析几何关系,建立三维坐标测量轨道几何形位的计算模型。现场无砟轨道试验段的测试结果表明,三维坐标测量可有效对轨道几何形位进行测量,测量精度满足规范要求的无砟轨道几何形位测量精度指标。  相似文献   
23.
阐述车车之间实现直接通信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利用列车在RBC中的注册数据(车次号)及同方向列车在区间内相对固定的运行顺序,在RBC端加入列车通信管理单元协助列车完成身份识别,并对特殊情况下的列车通信管理单元的布置原则进行分析。探讨利用D2D技术实现车车之间的信息互通,在结合C3线路列车的运行特征与D2D技术的模式特征后,选择D2D基站中继模式建立前后行列车的通信模型。在车车通信系统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对该系统的故障因素进行分析,利用马尔科夫模型对系统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其可靠性满足目前铁路运输的需求。  相似文献   
24.
我国西南及邻区发育分布有大量的可溶岩,随着中西部高速铁路建设的加大,大量的铁路不可避免的穿越岩溶发育区,岩溶问题给该区域的高速铁路选线及建设带来巨大的挑战。根据多条已建成和在建的岩溶山区高速铁路岩溶工程地质问题,探讨这些地区高速铁路建设所面临的主要岩溶工程地质问题。拟定以地形地貌、气候和高铁主要岩溶问题为主控因素的分区原则,构建高原岩溶区、斜坡过渡带岩溶区、岩溶化平原区等3大高速铁路岩溶工程地质区;在此基础上基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溶发育程度和岩溶水系统特征为控制因素的分区原则,细分为17个高铁岩溶工程地质亚区。高速铁路岩溶工程地质分区的研究成果,有利于针对西南及邻区不同的岩溶工程地质分区特点,制定相应的高速铁路勘察设计方案,以查明铁路建设遇到的复杂岩溶工程地质问题,拟定相应的工程措施,规避铁路建设的工程风险。  相似文献   
25.
Research purposes: In order to further study the reinforcement of prestressed anchor frame beam in the deep cutting slope under three dimensional strong earthquake, a model of the deep cutting slope is built through FLAC 3D simulation software, the seismic wave to the model from three directions of x,y and z is input, and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slope is analyzed. Then, the prestressed anchor frame beam reinforcement measures are applied to the model, an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inforcement effect of the prestressed anchor frame beam to the deep cutting slope under three dimensional strong earthquake. Research conclusions:(1) The prestressed anchor frame beam has a good effect on restraining the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of the deep cutting slope. (2) Under the three dimensional strong earthquake, the prestressed anchor frame beam has a good effect on the horizontal acceleration and horizontal velocity of the deep cutting slope, which reduces the peak of horizontal acceleration and horizontal velocity. (3)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response before and after the reinforcement of the prestressed anchor frame beam is given under the 9 degrees three dimensional strong earthquake,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prestressed anchor frame beam can provide good reinforcement effect to the deep cutting slope. (4) This research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to the earthquake resistance of the slope engineering. © 2018,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Railway Engineering Society. All right reserved.  相似文献   
26.
根据地铁工程的特点,结合多年的设计及运营经验,针对地铁车站冲厕用水和冷却水补水以及车辆段冲车用水占绝大部分用水量的用水条件和特点进行系统分析,重点讨论地铁综合节水技术和措施的关键点,指出离子交换法、膜法、E-PACK等综合节水措施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7.
上海轨道交通民用通信系统的移动通信引入系统包含了GSM、CDMA、WLAN与所有3G系统,在站厅、站台和隧道区间共用一个分布系统的POI、天线和漏缆,因此必须控制系统间的干扰。系统间的干扰主要有杂散干扰、互调干扰、阻塞干扰等三种。分别对多系统共站、共缆产生干扰的机制、隔离度计算进行分析,并提出工程上消除对关键器件干扰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28.
基于轮廓线特征的三维人脸识别改进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基于面部轮廓曲线特征的三维人脸识别。为提取最优面部曲线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聚类方法的人脸曲线特征优选算法。该算法从三维人脸深度图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8条轮廓曲线,作为主要识别特征,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克服表情和光照对人脸识别的消极影响,同时它用最少的轮廓线包含了所需要的人脸识别信息。基于这些人脸轮廓线特征,利用改进的Manhattan距离分类器来提高人脸识别的分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明显提高了人脸识别率,并且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9.
城市轨道车辆交通限界计算是保证车辆安全的基本要素,为了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降低轨道交通建设费用,本文以大连市金州线B2型车为例,介绍了城轨车辆限界和设备限界的计算方法,以期确定更为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车辆轮廓线和车辆限界。  相似文献   
30.
详细介绍了出口突尼斯动车组车体钢结构的特点,通过各部位焊接工艺试验,结合车体钢结构组装焊接工艺,选取了与之匹配的焊接材料Q355GNHD高耐候钢,确定了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并制定出该车的生产工艺方案,满足了产品设计的制造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