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14篇
综合类   38篇
水路运输   22篇
铁路运输   160篇
综合运输   2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本文针对通信综合接入网工程施工关键要点,提出了适合现场施工的具体方法和工艺标准, 对同类工程施工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2.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联锁控制权交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中,调度人员通过列车自动监控系统中心工作站和车站工作站都可以向联锁机发送控制命令,但是同一时刻联锁机只能有一个指令源。因此在设计联锁系统软件结构时,需要采用合理的联锁控制权交接机制,防止控制权交接错误。从联锁控制权交接问题入手,总结联锁控制权交接原则,详细分析各个设备之间采用不同互联方式时的联锁控制权交接方案,并对不同方案的影响和优缺点进行比较,为联锁系统的软件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3.
浅议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电源防雷器设置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强  蔡忠宝 《北方交通》2009,(7):105-108
介绍高速公路通信系统电源防雷器设置方法,及通信系统电源防雷器件在选择和安装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4.
通过对电务系统监测、监控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信息分析模式,并对信息分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5.
基于CDMA连接的GEO卫星通信系统容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GEO卫星通信信道模型及卫星通信的干扰和噪声的性质人手,分析了CDMA通信容量与干扰和噪声的内在关系,特别是容量与交调干扰及扩频增益之间的关系,得出其关系式进行仿真并讨论其结果。为把高质量的CDMA通信方式应用于GEO卫星,特别是INMARSAT系统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6.
本文主要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传输系统几种适用的技术,比较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轨道交通传输系统的最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7.
单片机串行通信波特率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计算机异步串行通信中因波特率误差产生错码传输进行分析、计算,总结出波特率误差允许范围。分析了整位误差对波特率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8.
建立电务管理新模式适应局管站段新要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生产力布局调整后和局直管站段体制下,电务系统三级管理的特点和课题,提出了建立电务管理的新模式 ,以适应局管站段新要求.  相似文献   
149.
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在促使列控系统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其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日益严峻。目前,应用于传统IT和工控领域的信息安全分析方法不能很好地满足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 System, CBTC)对信息安全分析的需求。为了提出对CBTC系统安全进行评估的方法,在分析传统工控系统信息安全标准后,从资产、脆弱性、威胁源三个角度分析CBTC系统的信息安全风险,将贝叶斯攻击图(Bayesian Attack Graph, BAG)应用到CBTC系统风险评估建模中,并以ATS子系统为例,从入侵的攻击路径和对组件脆弱性的利用方式两个方面进行考虑,构建攻击模型,通过扩充BAG模型的节点来更好地描述系统特点。最终得到ATS子系统最易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以及在考虑黑客和内部恶意工作人员的入侵时,CBTC系统的风险等级。从构建的模型可以看出,CBTC系统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50.
Based on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N = 7), informal interviewing (N = 63), and a survey (N = 790),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cultural models used by mid-Atlantic residents to understand Pfiesteria piscicida. A cultural model is a simplified way of understanding a complex system, shared by members of a culture. Eighty-eight percent of respondents understood Pfiesteria using one of four previously existing cultural models: a disease in fish, a parasite in fish, a water pollutant, and a toxin or poison. These models are not used by marine biologists, who are more likely to refer to Pfiesteria taxonomically or, in its fish killing form, to call it a predator. Our survey shows that the cultural model a respondent holds is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with his or her believed pathway of human harm (e.g., eating fish versus swimming) and is correlated significantly but weakly with his or her behavioral responses. We conclude that existing cultural models, as the public has applied them to Pfiesteria, have led people to avoid a range of coastal activities and seafoods, in virtually all cases unnecessarily. Cultural models appear to explain public reaction better than previously hypothesized factors such as inaccurate media coverage. These findings suggest an approach to developing a pedagogical and communications strategy which could provide the public with a cultural model better matched to Pfiester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