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14篇
综合类   38篇
水路运输   22篇
铁路运输   160篇
综合运输   2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71.
国内未来高速铁路需要学习借鉴国外高速铁路采用的通信系统。新业务的高速增长和WDM技术的日臻完善,光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国内未来高速铁路需要全光网络。随着光网络宽带化方向发展,传统光网络正在朝着适于传输高新业务的新一代全光网络演进。  相似文献   
172.
提高GMDSS培训质量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MDSS的考证培训工作在我国已经开展好几年了,为了提高GMDSS的培训质量,现就影响GMDSS培训质量的一些因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提高GMDSS的培训质量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3.
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载通信系统由广播、视频监控等多个子系统构成,存在车辆总线多、系统可靠性低等问题,提出车载通信系统的以太网解决方案:所有网络设备连接到车载局域网上,子系统之间的联动由系统主机控制,并可将各设备的状态传送至TCMS系统,实现智能化列车功能。  相似文献   
174.
基于组态软件的网络加工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生产监控系统(PMC)成本较高,兼容性不强,本文以组态王6.0为平台,提出了一种局域网络加工实时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法。实现对生产企业中加工线、装配线、管理线三层的实时监控,可以很方便快捷的实现人机界面,并具有较强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功能。  相似文献   
175.
有效冗余备份构建可靠的TDCS通信网络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随着TDCS网络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通信网络的重要地位也变得更加突出。在如何保证网络通信正常的诸多选择中,对构成网络通信的重要设备进行相应的冗余备份,是其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为此针对实际应用中如何通过有效冗余备份保证TDCS网络通信稳定可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6.
LKJ是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有效用于防止列车冒进信号、防止运行超速事故和辅助机车(动车组)司机提高操纵能力的行车设备。LKJ数据是LKJ控制功能实现的基础和运行分析的依据,LKJ基础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列车能否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77.
无线调度命令传送系统对既有线铁路行车十分重要。介绍无线调度命令传送系统的架构,结合长期以来的工作经验,总结常见故障处理分析方法及建议,希望对CTC/TDCS的日常维护工作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8.
为方便船舶与陆地通话以及对船台进行管理和监控,港航部门对一个现代化的专用通信系统的需求迫在眉睫。基于此目的提出了一个能够在陆海之间实现数据和话音传输的VHF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179.
介绍了微型测振记录仪的软件设计。这个测试软件是基于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编写的 ,可以执行在线测量和离线处理 ,包括数据采集、显示 ,进行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数据存储等功能。同时 ,还具有友好的人机界面  相似文献   
180.
User-centric intelligent mobility businesses emerge and prosper in Asian metropolitan areas by utilizing the progress i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Under the rise of private lead initiative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ITS), the roles of public sectors are still large. Public sectors should precisely identify the extensive ITS services by considering the regional conditions and deploy them by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public and private. Public sectors also are strongly encouraged to identify the benefits acquired by development and complia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standards. Furthermore,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potential capacity of ICT, improvements of social infrastructures are required by the public sectors together with private businesses. With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ollaboration works, Asian regions are well deserved to take the lead in future ITS initiati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