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71篇 |
免费 | 1321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500篇 |
综合类 | 821篇 |
水路运输 | 111篇 |
铁路运输 | 4431篇 |
综合运输 | 1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9篇 |
2023年 | 118篇 |
2022年 | 220篇 |
2021年 | 357篇 |
2020年 | 379篇 |
2019年 | 286篇 |
2018年 | 172篇 |
2017年 | 369篇 |
2016年 | 361篇 |
2015年 | 382篇 |
2014年 | 394篇 |
2013年 | 337篇 |
2012年 | 510篇 |
2011年 | 435篇 |
2010年 | 208篇 |
2009年 | 185篇 |
2008年 | 207篇 |
2007年 | 215篇 |
2006年 | 209篇 |
2005年 | 169篇 |
2004年 | 138篇 |
2003年 | 65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为了提高钢轨打磨效率,依据现有机床加工磨削原理与高速切削比磨削能计算方法,开展中低速钢轨打磨切削量精准控制技术应用研究。以标准60N钢轨轨头廓面打磨为例,首先提取廓面几何特征并将其分为4个打磨区域,根据钢轨预打磨廓面比磨削能与切削量的经验关系,建立钢轨廓面各打磨区域切削量的经验计算模型,并通过现场打磨测试验证该计算模型的可行性和精准性。结果表明,经过3次打磨计算,钢轨轨头廓面区域2的磨削面积总量最大为7.28mm2,区域3的磨削面积总量最小为1.18mm2,并且现场打磨测试的总切削量与理论计算的相对偏差分别为-3.57%和-4.24%,磨削总量结果基本吻合,达到钢轨磨削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52.
153.
轨道交通车辆使用的中频辅助变流器采用LLC谐振变换器和中频变压器替代传统工频变压器,可提高变流器的开关频率和减小磁性元件的体积与重量。为提高辅助控制单元(ACU)的设计和验证手段,对中频辅助变流器半实物仿真进行研究,建立了中频辅助变流器的电路模型;通过实时仿真系统、信号处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ACU和上位机搭建了半实物仿真系统;通过半实物仿真结果与实际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仿真系统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4.
155.
目前国内钢轨探伤车检测系统都带有自动伤损识别功能,但由于采用了基于既有规则的简单逻辑判断方法,其自动识别的准确率不高,误报较多,伤损漏报的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该问题,根据钢轨探伤车所检测数据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与支持向量机的钢轨伤损智能识别系统技术方案;采用深度可分离卷积与选择性搜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目标定位;基于人工构建的多维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方式进行伤损图像分类;并通过使用实际线路所测数据中的人工标注样本进行测试,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各项技术指标上均表现优异,伤损检出率达到99.8%,误报率降为12%,分类准确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56.
157.
158.
刘佰博;张晗;张擘;马天才 《机车电传动》2023,(3):50-56
为了满足轨道交通车辆大功率应用需求,文章提出了一种轨道交通用多堆燃料电池系统架构和控制方法。首先,依据多堆燃料电池系统定义,设计了多堆系统的拓扑结构,包括整体系统、单堆系统、热管理系统和电气系统;然后,对多堆系统的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包括网络拓扑结构、控制流程和功率分配策略;最后,研制了350kW多堆燃料电池系统样机,并在中国中车某型调车机车上进行了装车验证。结果表明,方案可满足调车机车日常工作的大功率需求,样机的额定工作点效率达到42.1%。 相似文献
159.
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列车供能除采用架空接触网系统外还常采用靴轨系统。在靴轨系统中,集电靴沿接触轨滑行,振动行为复杂,易受线路条件和结构本身的影响。当接触轨出现轨缝时,集电靴通过会产生较大冲击力,造成靴轨系统受流工况恶化。文章基于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理论,搭建靴轨耦合动力学模型,并与实测数据相对比,验证模型准确性。基于所搭建的模型,考虑在标准规定的最恶劣的接触轨轨缝条件,分析靴轨系统在不同速度和轨缝方向下的动态性能。结果表明,相对于前低后高轨缝的工况,集电靴通过前高后低轨缝时,车辆运行速度对靴轨系统受流质量的影响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60.
龙腾;王彧弋;林军;史可;潘文波;康高强 《机车电传动》2024,(1):11-21
随着感知、决策、控制、诊断等技术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在轨道交通领域,车载智能化应用也逐渐成为未来轨道交通发展的趋势。文章介绍了列车自动驾驶、主动防撞、基础设施检测、行为监测等车载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展望,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其中,列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使得列车可以更加准确、高效地运行,降低了人为操作失误带来的风险;主动防撞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列车之间的自动避让,有效预防碰撞事故;基础设施检测和行为监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在设备故障或者司机疲劳等情况下及时预警,减少潜在风险。随着这些技术的应用,轨道交通车载智能化将迎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为未来轨道交通的高效、安全、智能化运营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