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19篇
公路运输   18篇
综合类   27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20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为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分布式联锁系统、数字化信号设备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计算机联锁系统的智能转辙机。该转辙机结合智能控制模块、无刷直流电机和高精度位移传感器等技术,实现了转辙机工作状态和道岔尖轨位置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处理。试验表明,该转辙机具有启动电流小、动作过程中可变速等优点,不仅提高了转辙机的性能和维修效率,还为室外设备的故障分析与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2.
主要介绍在预留车站内,铺设无砟60-12号道岔(道岔图号:SYC0501A)先开通直股,预留侧股的2种方案,对2种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并介绍了2种方案的铺设流程以及道岔直股开通铺设重点及难点。  相似文献   
33.
信号设备故障约占地铁设备总故障件数的50%~60%,为快速准确解决故障问题,详细介绍了微机监测系统的原理、特点,以及在处理信号设备故障方面的应用。重点介绍了S700K型电动转辙机的正常道岔动作电流曲线与故障情况下动作电流曲线的对比,为迅速、准确地解决故障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4.
就某国际大型铁路建设项目中的岔枕预制工艺进行了介绍。根据长线台座岔枕生产工艺,并针对建设项目对该产品需求情况进行预制工艺说明,尤其是对预制生产过程中的张拉、混凝土布料、蒸汽养护、放张等关键工序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35.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旅客捷运系统是国内引进的第一条旅客运输快线,其通信系统组成与国内轨道交通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独到之处。主要介绍车载移动视频的解决方案及其特点,以及视频报警联动功能的应用,对国内轨道交通移动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6.
高速铁路混凝土新材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目前国内普通优质水泥(比表面积为300~350m2/kg),替代欧洲标准的超细水泥(比表面积为500~600m2/kg),使高速铁路以及客运专线使用的混凝土早期强度在16h内达到了48MPa,达到了引进产品的要求,混凝土的后期强度、耐久性等指标优于用超细水泥做原材料的混凝土。  相似文献   
37.
中低速磁浮交通道岔系统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岔系统是保证中低速磁浮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转线系统.根据工程实际.对道岔系统的总体结构、组成及功能进行研究,详细分析道岔基础、轨排、接触轨、供电、控制系统,并提出工程实际中的设计计算方法和部分数据,论述道岔系统的设计思路、设计原则,以及工程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8.
道岔作为线路轨道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铁运输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上海地铁2号线道岔尖轨侧弯病害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阐述道岔尖轨侧弯病害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整治道岔尖轨侧弯病害的常见方法。  相似文献   
39.
铁道车辆通过辙叉时的垂向动力模拟计算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在车辆-轨道垂向系统统一模型的基础上,提出铁道车辆-辙叉相互模型。对道岔结构作一定的简化处理,针对道岔垂向几何不平顺,运用轮轨系统耦合动力学理论,模拟计算得到车辆通过道岔辙叉时的轮轨冲击力以及车体、辙叉、岔枕和道床等振动响应。模拟结果显示:辙叉叉心处的不平顺空间,是直接影响轮轨冲击力的部位,它可以引起较大的轮轨冲击力,并引起车辆与轨下基础结构振动。  相似文献   
40.
A three-dimensional (3-D) explicit dynamic finite element (FE) model i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impact of the wheel on the crossing nose. The model consists of a wheel set moving over the turnout crossing. Realistic wheel, wing rail and crossing geometries have been used in the model. Using this model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the system such as the contact forces between the wheel and the crossing, crossing nose displacements and accelerations, stresses in rail material as well as in sleepers and ballast can be obtaine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wheel set and crossing interaction using the local contact stress state in the rail is possible as well, which provides a good basis for prediction of the long-term behaviour of the crossing (fatigue analysis). In order to tune and validate the FE model field measurements conducted on several turnouts in the railway network in the Netherlands are used here. The parametric study including variations of the crossing nose geometries performed here demonstrates the capabilities of the developed model. The results of the validation and parametric study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