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8篇 |
免费 | 2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41篇 |
综合类 | 51篇 |
水路运输 | 29篇 |
铁路运输 | 424篇 |
综合运输 | 6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45篇 |
2015年 | 53篇 |
2014年 | 41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41篇 |
2011年 | 48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51.
城市轨道交通的噪声与振动及其控制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方式具有方便、快捷、准时、载客量大等优点,是世界许多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修建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首要选择,但与此同时,又会给沿线的居民和建筑物带来噪声与振动的环境污染.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噪声和振动的来源,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52.
为探明DZ Ⅲ型扣件系统铁垫板以上较为复杂的列车横向荷载的传递规律,通过室内试验测得DZ Ⅲ型扣件系统铁垫板以上部分的横向荷载-位移曲线,研究扣件系统铁垫板以上横向传力规律。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在仿真结果与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分析列车横向力在扣件系统铁垫板以上的传递过程,并由此展开各类影响因素对扣件系统铁垫板以上横向传力以及横向刚度影响规律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DZ Ⅲ型扣件的横向传力过程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传力曲线本身存在2个明显的拐点(剪切-滑移拐点和滑移-贴靠拐点)。以这2个拐点为界限,可以将横向力传递过程分为垫板剪切、轨底滑移和轨底贴靠3个阶段,轨距块的摩擦力、轨下垫板的摩擦力以及轨距块的支承力分别为3个阶段横向力的主要传递方式。轨距块与轨底间的摩擦因数以及轨下垫板与轨底间的摩擦因数分别是影响2个拐点的关键因素,前者的摩擦因数由0.1提高至0.3,会使剪切-滑移拐点的横向位移增大50%,但不影响拐点处横向刚度的大小。后者的摩擦因数由0.2提高至0.6,会使滑移-贴靠拐点处的横向割线刚度提高75%。垂向荷载的存在有利于提高滑移-贴靠拐点后的横向刚度,且会削弱垫板摩擦因数对横向力传递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3.
为进一步提升轨道车运行控制设备(GYK)的安全等级、RAMS指标、控制速度、智能化及标准化水平等,结合自轮运转特种设备的运用需求,研制了具备SIL4级、最高控制速度为160 km/h的GYK-160型轨道车运行控制设备。介绍了GYK-160轨道车运行控制设备的研究背景、设计原则、主要组成、实现功能、与其他各设备的接口关系,以及监控模式;重点分析了在安全控制、功能扩展、自适应算法、优化操作、改进数据存储方式等方面的提升效果;最后说明了其试验验证和试用考核情况,并提出了设备后续完善的设想。 相似文献
354.
车轮失圆问题广泛存在于我国高速列车,对列车乘坐舒适性和运行安全性有显著影响. 从2011年至2020年,测试了12条高铁线路中9种型号高速动车组的车轮不圆度,包括200、250、300、350 km/h 4种运营速度,共3.05万个车轮;对车轮不圆度测试数据进行特征分析,掌握我国高速动车组车轮多边形磨耗的发展规律;分析影响车轮多边形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车辆轴距、轨道结构和研磨子修形. 结果表明:高速动车组车轮存在10~30阶多边形磨耗,多边形波长为90~288 mm,且在100~178 mm波长范围的多边形磨耗最为严重;车辆轴距、扣件类型和环境温度与车轮多边形磨耗形成密切相关,通过改善研磨子和车轮踏面匹配关系,保证踏面横向和圆周处于良好的磨耗状态,使高阶车轮多边形粗糙度水平最大下降60%. 相似文献
355.
采用钢护筒支撑形成的\"植桩平台\"具有适应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减少大型船机设备的投入使用、加快施工进度、避免打入钢护筒造成钢护筒受力变形的特点。通过控制翻浆孔口的位置和大小、调节锚固混凝土的和易性可以保证钢护筒具有足够的翻浆高度,使钢护筒与基岩间形成足够长度的刚性节点,确保钢护筒在汛期内的的单桩稳定性。 相似文献
356.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条件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的状态,提出2个方案:一是从需求、可能性和建设能力3方面对指标进行分析和筛选;二是从需求和可能性的复合性指标进行分析。经比选后推荐方案1作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条件的基本指标。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及与现行有关政策的衔接,提出适应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健康持续发展的发展条件指标,并对有关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57.
358.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现有无线通信技术存在的不足,简单介绍LTE技术特点,对比LTE技术和WLAN技术,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中应用LTE技术可行性,并且通过测试满足信号系统要求,对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采用LTE技术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59.
李建斌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5,59(3):90-93
为纠正土建偏差,消除侵限,调线调坡是地铁隧道主体结构完成后,铺轨之前的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首先要进行断面测量、建筑限界检查,然后通过调整设计线位和坡度,减小隧道侵限值,满足限界要求。以圆形隧道为例,介绍调线调坡设计的全过程,并总结调线调坡的方法和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360.
地铁车辆段最小曲线半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增民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5,59(5):167-171
我国不同时期地铁规范中关于车辆段最小曲线半径取值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加大,并逐渐稳定。为证实规范合理可行,在收集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从地铁车辆段最小曲线半径出发,剖析最小曲线半径的影响因素,并以工程实例分析最小曲线半径选取的标准,论述最小曲线半径对工程实施和运营的影响。建议在现行车辆条件下应尽量遵守现行地铁规范要求,改善运营条件。同时尽快投入力量研究能适应较小曲线半径的车辆及轮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