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17篇 |
免费 | 248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308篇 |
综合类 | 922篇 |
水路运输 | 690篇 |
铁路运输 | 889篇 |
综合运输 | 1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50篇 |
2022年 | 54篇 |
2021年 | 133篇 |
2020年 | 151篇 |
2019年 | 102篇 |
2018年 | 52篇 |
2017年 | 65篇 |
2016年 | 72篇 |
2015年 | 111篇 |
2014年 | 321篇 |
2013年 | 235篇 |
2012年 | 371篇 |
2011年 | 325篇 |
2010年 | 246篇 |
2009年 | 225篇 |
2008年 | 239篇 |
2007年 | 314篇 |
2006年 | 280篇 |
2005年 | 162篇 |
2004年 | 149篇 |
2003年 | 81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56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由于城市架构层层扩张,交通压力不断增大,因而需对既有道路进行拓宽改造.以张家界市武陵山大道(张清公路)拓宽改造为工程实例,介绍其建设背景、项目概况和主要技术标准.通过对工程交通流量的预测和规模的论证,对工程总体方案进行了研究.根据不同路段的功能情况对子午路(起点)至县道X018(终点)中4个路段的横断面型式进行了分别布置;在充分考虑与周边地块进行衔接的基础上,对大学城高架节点等4个节点进行了设计.最后总结强调,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在满足道路畅通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地方规划、现状条件、挖填平衡、不同路段的功能和周边地块情况,以完善区域路网结构,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2.
东城大道是昆山“双环-四联-八射”快速路系统外环中东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快速化改造须开展总体方案设计研究.以功能需求分析为依托、交通量分析为支撑,梳理了沿线重要节点及控制物,特别针对两处现状隧道控制条件,提出了两个总体设计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论证与比选.最后综合考虑现状隧道、沿线高压铁塔及重要出行节点等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93.
94.
95.
结合湖北孝感市的实际情况,对孝感市区老城区排水管道、渍水现象进行了分析,根据其存在的问题,对其旧城区原有排水管道进行了部分改造,实施了截流式合流制排水体制,对其新城区采用了雨污分流制的设计方案,并对其泵站排渍方案进行了经济比较论证。 相似文献
96.
公路截水沟设计和典型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公路排水系统中的截水沟设计流量进行估计,自然坡面的截水沟推荐采用梯形断面,人工坡面的截水沟横断面推荐梯形、矩形、L形和浅三角形4种形式,进而,给出了可供设计应用的各种典型截水沟的流量与沟底坡度关系图。 相似文献
97.
98.
集装箱深水港交通需求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特殊的物流中心,集装箱深水港的交通具有鲜明的特点。从集装箱深水港的特点出发,提出集装箱深水港交通需求分析预测的流程与具体方法。结合大连市大窑湾港区的实际调查数据,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实例说明。 相似文献
99.
为建立施工阶段大断面隧道掌子面稳定性评价方法,结合郑万高铁大型机械化特点,对郑万高铁湖北段隧道掌子面地质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将掌子面稳定性分为A整体稳定、B局部掉块、C上半断面不稳定和D全断面不稳定4个级别,并建立以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和地下水状态3个指标的掌子面稳定性定性分级方法,得出围岩级别与掌子面稳定性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1)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和地下水状态是围岩分级指标中使用率最高的3个指标; 2)Ⅰ、Ⅱ、Ⅲ级围岩的掌子面稳定性为A级。 相似文献
100.
漫谈矿山法隧道技术第十四讲——隧道涌水及其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制定隧道控制地下水对策的基本观点:既要考虑隧道施工对地下水的影响,也要考虑地下水对隧道施工的影响。指出控制地下水的对策必须符合3个条件:1)确保施工作业安全、顺利地开展;2)不对周边环境产生有害的影响;3)以合理的工费和工期来实现。隧道涌水视其发生位置、涌水量、发生时期、涌水量的历时变化等是各种各样的,应对隧道涌水进行合理分类,以便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对策。介绍了日本统计的地质构造和涌水现象的分类。涌水处理应达到3个基本目标:1)确保隧道施工在无水的条件下进行,或者是在可以接受的渗漏水条件下进行,或者是在对周边环境"可接受干扰"的条件下进行;2)二次衬砌原则上不承受水压作用,不得已时把水压控制在二次衬砌容许的范围内;3)运营中的隧道洞内不能成为地下水流经的通道,隧道衬砌背后必须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不易堵塞的、通畅的排水系统。达到上述目标的基本方法是:充分利用和提高围岩的隔水性能,合理地处理好"排"与"堵"的关系。针对涌水处理的3个基本目标,分别介绍了国内外相应的经验和措施。1)一些国家的指南、标准对隧道的涌水量进行了分级,认为涌水量≤2.5 L/(min·m)时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在无水条件下施工;一般的线状流水、经常涌水可以用自然排水法排水;而针对突发大量涌水,则需要采取特殊的地下水对策予以解决。2)按照二次衬砌是否承受水压,隧道可分为3种情况:1衬砌不承受水压,即所谓的完全排水型隧道;2衬砌承受全部水压,即所谓的非排水型(防水型)隧道;3衬砌背后设置注浆域,分担衬砌承受的水压,衬砌只承受部分容许的水压。从目前的隧道设计实际来看,在山岭隧道中多数采用方案1,在城市隧道中多数采用方案2,在高水压和突发大量涌水的极端情况下采用方案3。介绍了日本、美国的设计经验。3)我国铁路隧道采用把地下水引入隧道,再从洞内两侧边墙附近设置的排水沟排出地下水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特别是在可能发生冻害的地区,更不可取。在国外,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的铁路、公路隧道基本上是把中央排水管设置在仰拱内或仰拱下方,而在隧道两侧只留有用于排出流入隧道内的雨水或隧道清洗水的排水沟;因此,建议立项研究取消洞内排水沟,设置中央或两侧脚部排水管的问题。最后指出,实现涌水处理的3个基本目标我们尚需努力,特别是"目标"的定位问题,尚需进行基础性的研究才能解决。在隧道施工中,涌水是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的现象,我们积累的经验非常丰富,但缺乏系统的、认真的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