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10篇
公路运输   78篇
综合类   81篇
水路运输   72篇
铁路运输   239篇
综合运输   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Traditionally, traffic monitoring requires data from traffic cameras, loop detectors, or probe vehicles that are usually operated by dedicated employees. In efforts to reduce the capital and operational costs associated with traffic monitoring, departments of transportation have explored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data loggers on their probe vehicles that are postprocessed for analyzing the traffic patterns on desired routes. Furthermore, most cell phones are equipped with embedded assisted-GPS (AGPS) chips, and if the mode of transportation the phone is in can be anonymously identified, the phones can be treated as if they are probe vehicles that are voluntarily hovering throughout the city, at minimal additional costs. Emerging cell phones known as “smartphones” are equipped with additional sensors including an accelerometer and magnetometer. The accelerometer can directly measure the acceleration values, as opposed to having acceleration values derived from speed values in conventional GPS sensors. The magnetometer can measure mode-specific electromagnetic levels. Smartphones are subscribed with roadside Internet data plans that can provide an essential platform for real-time traffic monitoring. In this article, neural network-bas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used to identify the mode of transportation by detecting the patterns of distinct physical profile of each mode that consists of speed, acceleration, number of satellites in view, and electromagnetic levels. Results show that newly available values in smartphones improve the mode detection rates when compared with using conventional GPS data loggers. When smartphones are in known orientations, they can provide three-dimensional (3-D) acceleration values that can further improve mode detection accuracies.  相似文献   
32.
地铁走行轨杂散电流的存在,会对埋在地下的金属产生电化学腐蚀作用。在实时监测系统中,通过改变电路的结构与电源正极在电路中的接入点,模拟普通走行轨、交叉点、分叉点和列车运行过程中的杂散电流,进而分析在不同地质条件下杂散电流对金属的腐蚀情况。通过对实时监测模拟装置中的工作电流的变化,研究杂散电流的大小和分布规律,为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施工和旧线改造过程中削弱或减小杂散电流,提供相关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33.
北京地铁5号线通信系统除传输、无线通信系统外的公务电话、专用电话、闭路电视监视、广播、时钟、通信电源及接地、通信设备集中监测告警等共7个子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34.
蔡振雄  林金表 《船舶工程》2000,(6):35-36,43
该系统利用微机检测船用主机缸套冷却水进出机温度等参数,及时输出控制量给变频器,调节海水泵转速,使冷却水温度保持恒定。同时利用软硬件相结合的方法成功解决了船舶机舱中的干扰,特别是变频器的干扰。  相似文献   
35.
柳阳 《北方交通》2011,1(7):62-64
对辽宁省高速公路联网监控系统改道规划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36.
高涛  赵芮 《隧道建设》2016,36(5):544-548
盾构井在盾构吊装期间,侧向压力主要由临时环梁承担,开孔周边受力情况较为复杂。本文通过对地铁车站盾构井处临时环梁进行三维建模计算,并与传统二维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得出如下结论: 1)二维计算存在局部弯矩过大及配筋过于保守等缺点,有一定的优化余地; 2)相对于二维计算,三维整体建模计算结果更加合理,得出的结构尺寸及配筋结果对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7.
首先介绍了防灾安全监控系统CAD软件的编制目的,然后详细介绍了软件主要模块的设计方法和应用情况,最后对软件下一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8.
介绍广深港客运专线深港隧道下穿深圳地铁1号线、地下商业街工程,综合应用拱部高压水平旋喷桩、长管棚、超前深孔预注浆作为隧道超前支护,采用洞桩法施做钻孔灌注桩和桩间咬合旋喷桩作为隧道两侧的围护结构,CRD法开挖和支护,以及施工过程实时监控量测,及时反馈、指导施工,通过小导洞对隧道上方地层实施加固补偿注浆,分层分部位加固土体,精确控制沉降,确保隧道上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地铁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39.
轨道电路轨旁设备是铁路信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装位置的电磁环境较为复杂,且容易遭受雷电、工频、电力故障等引起的强电危害.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轨道电路轨旁设备强电危害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轨旁监测设备、云端设备和监测终端组成,具有良好的功耗控制和扩展性,实现了对现场强电危害水平的量化分析,并提供了较为直观的...  相似文献   
40.
介绍一种制动误踩油门电子制动控制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并在实车上模拟运行验证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