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53篇
综合类   70篇
水路运输   43篇
铁路运输   306篇
综合运输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本文介绍了美国CMI公司生产的SF-350型四履带滑模式摊铺机的性能特点和主要技术参数,并分别对机架、行走系、螺旋布料、振捣、成型主要工艺流程做了描述。  相似文献   
352.
车身布置中H点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ASEJ1517中给出的确定H点方法的不足,根据“人-机-环境”的理念,提出了多功能区域法用于确定H点。本文着重从坐姿舒适性、视野性、硬点约束性三个方面,剖析了多功能区域法的原理与数据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在I-DEAS环境下开发了一个应用软件,并以Audi100作了校核检验。应用证明,本方法不仅使复杂的相互制约的多参数选取工作得以快速可靠的解决,而且由于得到的结果是一个域(而不是线),改善了设计的灵活性和方便性。  相似文献   
353.
在综合分析轨道减振效果评价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在轨道结构中的钢轨扣件、轨枕或道床等处额外提高轨道弹性的减振措施进行轨道减振效果系统评价方法研究。在相同或可比的条件下,利用轨道减振与非减振段轨旁测点铅垂向振动加速度得出1/3倍频程各中心频率分频振级的均方根差值作为轨道减振效果值,同时将1/3倍频程中心频率分频振级的最大和最小差值作为轨道减振效果评价的辅助指标。运用该方法对减振扣件、弹性短轨枕和浮置板轨道等3种减振措施的评价结果表明:在4~200Hz频率范围内减振扣件的减振效果值为5.2dB,有效的减振频率从50Hz开始;浮置板轨道的减振效果值为13.5dB,满足10dB以上的减振设计要求;而弹性短轨枕的减振效果值仅为3.8dB,因轨枕空吊原因没能达到设计的减振目标。该方法不仅可以比较不同轨道结构、线路条件、运营条件以及相同轨道结构不同路段的轨道减振效果,而且可以分析轨道的减振特性。  相似文献   
354.
苏航 《铁道通信信号》2012,48(10):34-36
FTGS轨道电路用于检查和监督轨道区段的列车占用情况,以及传输ATP的报文信息,是联锁系统的"三大要件"之一,是ATP系统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介绍在实际应用中FTGS轨道电路常见的故障,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55.
利用车站平面拓扑图,根据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知识,推导曲(直)线三维坐标和方向的计算公式;根据线路中心线的坐标和方向,推导实体顶点的三维坐标计算公式。在车站平面拓扑图上以任选的1条边作为初始边,根据边的衔接关系、道岔的辙岔号、工务及电务数据,采用曲(直)线三维坐标和方向计算公式,计算车站平面拓扑图内所有边的坐标和方向,作为线路中心线的位置和方向;以线路中心线为基准,依照轨道标准轨距、点式电务设备的尺寸和线路纵断面数据,采用实体顶点的三维坐标计算公式,计算组成轨道和设备的外表面的顶点坐标,生成铁路车站三维视景。该三维视景可用于大规模车站作业仿真的同步三维视景展示。  相似文献   
356.
This research proposes an equilibrium assignment model for congested public transport corridors in urban areas. In this model, journey times incorporate the effect of bus queuing on travel times and boarding and alighting passengers on dwell times at stops. The model also considers limited bus capacity leading to longer waiting times and more uncomfortable journeys. The proposed model is applied to an example network,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in a recent study. This is followed by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a real case application in Santiago de Chile. Finally, different boarding and alighting times and different vehicle types are evaluated. In all cases, demand on express services tends to be underestimated by using constant dwell time assignment models, leading to potential planning errors for these line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demand dependent dwell times in the assignment process, especially at high demand levels when the capacity constraint should also be considered. Copyright © 201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357.
在保障列车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对轨道不平顺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可以提高线路维护效率。根据轨检车的历史轨检TQI数值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非等时距近似非齐次的GM(1,1)模型与鲸鱼算法优化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组合预测模型。对非等时距GM(1,1)模型的灰作用量进行优化,并设置加权矩阵,对不同检测时间的数据赋予不同权值,建立非等时距近似非齐次的GM(1,1)模型,得到初步预测值。在此基础上,利用鲸鱼算法优化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WOA-LSSVM)对残差进行修正,得到最终预测值。分别对某线上行两段线路的轨道不平顺TQI值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预测方法相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2. 316%和1. 67%,后验差分别为0. 093和0. 068,精度等级达到1级,实现了轨道不平顺较高精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358.
在传输线理论和四端口网络的基础上,建立ZPW-2000A型轨道电路机车感应信号电流模型,仿真得到正常和分路不良逐渐严重的5类信号,并对比分析正常和分路不良信号的曲线特征。为实现轨道电路分路不良故障监测,运用双指标法确定变分模态分解的模态数K;用变分模态分解算法将5类信号分解成K个固有模态,并提取能量谱特征和传统时域特征;将提取的故障信号特征输入到粒子群支持向量机(PSO-SVM)中,实现分路不良的故障监测,且使用能量谱特征的监测精度大于使用传统的时域特征。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变分模态分解算法能够有效分解轨道电路正常和分路不良的信号,便于分路不良故障特征的提取;能量谱特征集较于传统时域特征集,更利于故障分类。  相似文献   
359.
长沙磁浮快线低置结构技术标准主要包括轨道梁结构和路基工程两方面内容,其中轨道梁的梁型、防错台构造、垫层以及路基工程的路基面宽度、基床厚度、线间排水等关键技术标准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存在技术缺陷、设计偏于保守、工程投资偏高等。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优化措施。研究成果及结论为:(1)低置结构轨道梁宜采用U形梁,轨道梁节间伸缩缝处宜采用传力杆防错台措施,轨道梁基底宜设置碎石垫层,施工时可掺5%水泥填筑;(2)路肩宽度一般取为1.5 m,当两侧路肩有信号灯等站后设备时,可局部加宽路基面;(3)路基基床厚度可采用1.8 m,其中基床表层厚度为0.3 m,基床底层厚度为1.5 m;(4)线间汇水宜利用轨道梁上部梁体的节间缝进行排水,同时线间回填层顶面应做好防排水措施。  相似文献   
360.
由于现有的公交车多采用自由停靠方式,导致车辆出站延误,泊位利用率低及乘客安全等问题.本文依据现有的公交车到站“一键式”自动停靠系统,以优化自动停靠公交车的运行轨迹为目标,分别利用三次样条插值、Atan和 Sigmoid函数对港湾式站台公交车停靠轨迹进行仿真分析.非线性约束优化结果显示,利用这 3种方法生成的停靠轨迹,可以得到连续的曲率,满足公交车靠站碰撞约束及港湾式站台停靠要求,均可以实时生成公交车进站运行轨迹. 与港湾式站台泊位曲线相比,Atan 曲线的平均位差 1.01 远小于三次样条插值的平均位差 10.21和 Sigmoid曲线平均位差 5.96.因此,轨迹结果分析显示,公交车基于 Atan轨迹曲线的停靠更便于乘客乘车、具有实时性强、可靠性高的特点,减少了进出站延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