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678篇 |
免费 | 867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4719篇 |
综合类 | 4364篇 |
水路运输 | 4943篇 |
铁路运输 | 4929篇 |
综合运输 | 59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8篇 |
2023年 | 130篇 |
2022年 | 367篇 |
2021年 | 699篇 |
2020年 | 647篇 |
2019年 | 389篇 |
2018年 | 266篇 |
2017年 | 382篇 |
2016年 | 459篇 |
2015年 | 650篇 |
2014年 | 1362篇 |
2013年 | 875篇 |
2012年 | 1632篇 |
2011年 | 1694篇 |
2010年 | 1201篇 |
2009年 | 1206篇 |
2008年 | 1116篇 |
2007年 | 1683篇 |
2006年 | 1467篇 |
2005年 | 922篇 |
2004年 | 653篇 |
2003年 | 418篇 |
2002年 | 276篇 |
2001年 | 286篇 |
2000年 | 168篇 |
1999年 | 92篇 |
1998年 | 76篇 |
1997年 | 72篇 |
1996年 | 71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时虎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06,3(5):51-54
本文就当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较为先进的通信系统集中管理模式,介绍了轨道交通中通信系统进行集中统一维护管理的实施方案,以及与轨道交通中其它系统的维护接口问题,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2.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结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RITS)结构设计的实质就是确定RITS由逻辑框架到物理框架的映射关系。RITS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选择RITS结构设计的要素,其中具有逻辑属性的要素是功能,具有物理属性的要素是子系统。收集来自体系框架中专家的知识经验,确定子系统和功能的对应关系。建立功能要素集合与子系统要素集合之间的关联矩阵、关联强度矩阵及其可达矩阵,从而确定系统的结构。RITS结构设计实例选取11个子系统和21个功能域作为设计要素,通过RITS结构设计方法以及模糊聚类方法对物理子系统进行重新划分,得到合理的物理子系统划分结果。 相似文献
173.
列车空气动力性能与流线型头部外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数值计算、动模型试验、风洞试验、实车试验和理论分析等方法,研究列车流线型头部长度、宽度、高度及耦合外形对列车交会压力波、空气阻力和升力的影响,得到一系列理论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增加列车流线型头部长度,可以有效地改善列车空气动力性能,列车交会压力波随流线型头部长度增加而呈对数减小,头车阻力、升力绝对值均随流线型头部长度的增加呈线性减小,尾车阻力与流线型头部长度呈二次幂减小;②流线型头部纵向对称面最大控制型线从外凸到内凹,列车空气阻力、空气升力和交会压力波基本不变,减小鼻尖部位过渡曲线的曲率半径可以有效降低列车交会压力波;③流线型头部俯视最大控制型线为方形时产生的交会压力波最小,尖梭形的头车空气阻力和升力绝对值较小;④减小列车空气阻力和降低列车交会压力波,既矛盾又统一,列车气动头部外形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74.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通用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全面解决铁路智能运输系统(RITS)各业务系统间的互连问题,保障信息采集、传输、管理及共享功能的顺利实现,提出按照站段级、路局级和铁道部级3层管理模式开发建设RITS通用信息平台的总体思路。整个平台系统分为数据抽取、查询处理、模式集成信息管理、语义冲突处理、局部成员代理、数据字典、综合交通信息发布和应用服务等8个功能模块。根据铁路各信息系统的特征,给出通用信息平台的具体实现方法。采用OLE DB和ODBC API函数屏蔽数据模式的差异,连接和抽取异构数据,创建数据字典;XML作为公共数据模型用以消除异构关系数据的异构性和多语义性;利用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技术和元数据技术构建应用服务器和元数据库,达到已有异构系统以及新建系统通过通用信息平台实现有效集成。 相似文献
175.
基于遗传算法的高速铁路行车调整模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高速铁路采用“高中速列车共线运行”的运输模式,其行车调度具有高实时性和整体性两大特点。以列车计划运行图为优化目标,给出运行图之间的距离定义,建立列车运行调整数学模型,给出列车的发车时刻、股道数量、列车在区间的运行时分、追踪运行间隔时间、维修天窗时间5个约束条件表达式。按照遗传算法的原理,采用罚函数的方法对数学模型中的约束条件进行处理并建立适应度函数,采用整数编码方法对个体进行编码,并定义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基于遗传算法的调整算法流程开发列车运行调度仿真子系统。仿真结果表明:使用该模型可大大减轻调度人员的工作量,彻底摒弃了在计算机上手工拖动运行线确定列车运行时刻的调整方式,提高了列车运行调整的科学性。该模型已应用在高速铁路综合调度仿真系统中。 相似文献
176.
在分析传统调度指挥方式的基础上,以远程分布式协同闭环智能控制结构定义铁路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rain Dispatching Command System,TDCS)的基本框架。在TDCS系统中,列车运行阶段计划是行车调度台与车站终端之间信息交换的主体。通过分析TDCS系统中行调台与车站终端之间对阶段计划的处理流程,采用基于专家系统的多目标滚动优化算法和建立的行调台对阶段计划调整的数学模型,实现阶段计划的调整。在阶段计划的执行流程中,以生命周期概念表述阶段计划的时效性,并对阶段计划在车站终端中的处理过程进行定义,以此为基础模型应用于TDCS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相似文献
177.
轮/轨接触几何参数对高速客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为研究轮轨关系对高速铁路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选择中国车轮踏面LMA与钢轨断面CHN60、日本新干线圆弧车轮踏面JP-ARC与钢轨断面JIS60和欧洲标准车轮踏面S1002与钢轨断面UIC60,应用AD-AMS/Rail软件,考虑轮对内侧距从1 353 mm变化到1 360 mm的情况,计算分析高速客车的临界速度、脱轨系数、车辆运行平稳性以及车辆稳态曲线通过的轮轨磨耗指数。车辆动力学仿真计算中均采用基于先锋号客车基本参数建立的车辆动力学模型。分析轮轨几何参数对高速车辆运行平稳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轮对内侧距可以改善舒适性,减小磨耗,提高临界速度。 相似文献
178.
以位于青藏线DK945 849,海拔高度在4 200 m以上的一座金属波纹管单孔试验涵洞(孔径1.5m)为背景,进行新型波纹管涵洞管壁应力的试验研究。施工过程中不同填土高度下,波纹管不同断面和部位应力的试验结果表明:各测点波峰、波谷的应力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迅速增大,波中点应力的变化不大;波纹管涵洞的控制截面是管顶和管底;最大应力出现在路肩下的截面,达170 MPa。该金属波纹管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系数为1.68,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将实测土压力作用在裸管上,进行管壁应力理论分析和有限元计算,其结果略大于应力实测值,误差较小,且偏于安全。验证了实测管壁应力和土压力值的正确性,说明理论分析和有限元分析可用于波纹管涵洞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9.
车站通过能力计算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完备而合理的原始数据是计算车站通过能力的基础。为解决客观环境及人为因素造成采集数据失真和影响可靠性的问题,一方面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弱化缓冲原理进行数据预处理,即从原始数据序列中提取出显著偏离序列的数据元素,采用二阶缓冲数据处理方法进行数据弱化,并将预处理后的数据对应替代原始数据序列中被提取的数据;另一方面,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推导占用时间标准计算公式中的权重系数,以权重系数替代传统公式中的简单算术平均数。给出数据预处理方法和确定权重系数的具体步骤,并以重庆站成都方向至到发场第2股道的接车作业占用咽喉时间实际数据处理为例,验证了所给出方法可有效减轻随机扰动对原始数据采集的不利影响,使设备占用时间标准的确定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80.
根据陇海线郑徐段工程建设实际和运输需求,进行了该段的需求分析,阐述了采用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构成方案和功能,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