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1篇
  免费   240篇
公路运输   1094篇
综合类   1146篇
水路运输   838篇
铁路运输   608篇
综合运输   13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344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305篇
  2006年   276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21.
针对海相软土含水量大、粘粒含量高的特点,采用水泥土湿喷桩复合地基处理方式。通过对湿喷桩处理段的大量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的一些结论对于高速公路的软基处理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2.
通过对宣杭铁路复线工程某标段路堤坍塌情况的分析可知,采用干喷法加固路基时应结合土层的实际情况.且设计方与施工方要通力合作,对施工方案作相应调整,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3.
公路桥梁荷载试验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桥梁荷载试验是桥梁承载力评价中最有效、最直接和最有说服力的方法。通过介绍桥梁静载试验及动载试验的方法和步骤,并对具体的桥梁荷载试验进行分析计算,即可推算出桥梁的承载力状况。  相似文献   
124.
灰土桩在高速公路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设计实例,介绍了灰土桩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与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5.
针对扭矩传感器静态校准无法完全满足实际需要的难题,设计一种新型100 N·m负阶跃动态扭矩校准装置,并阐述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校准装置由扭矩产生装置、连接系统、制动系统、信号处理控制系统和空气轴承系统组成,利用火工拔销器产生负阶跃动态扭矩,较大程度上降低负阶跃动态扭矩的下降时间,并采用空气轴承的支承方式提高动态扭矩的传递精度。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表明该装置负阶跃扭矩产生时间低于0.1 ms。不确定度分析结果显示,该装置的扩展不确定度U为4.22%,扩展因子k为2。  相似文献   
126.
为合理分配动力电池生产线容量确定单元中移动机器人的任务,优化机器人调度路径,提高调度效率,在考虑设备加工工时、物理位置等约束下,以最小化调度任务时间为目标,建立多工序加工单元单轨约束下多移动机器人调度模型,设计遗传算法并采用MATLAB进行求解,给出不同机器人分配方案下的目标函数值和收敛情况。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调度方法对单轨多机器人服务范围进行规划能够减少调度时间、提高调度效率。  相似文献   
127.
马俊  吴激  陈长盛  章艺  尹忠尉 《船舶工程》2020,42(S1):463-466
船用水润滑艉轴承由于其节能环保、结构简单和维护便利等优点一直作为船舶推进系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总结了船用水润滑艉轴承润滑承载特性方面的内容,轴承的润滑承载性能主要通过偏心率、最小水膜厚度、水膜压强和摩擦系数等参数描述。分别说明了工况参数、结构参数、材料参数对轴承承载润滑特性参数的影响,分析了上述三个方面的参数对轴承承载润滑参数的影响规律。其中,工况参数包括负载、速度、温度等,结构参数包括间隙、长径比、轴承直径、导水槽结构等方面,材料参数主要为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等。本文可以对船舶水润滑艉轴承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8.
朱汉华  吴志军  王迎超  丁智 《隧道建设》2019,39(8):1221-1231
目前,地下工程结构在计算分析方面主要采用传统松弛荷载理论(类似荷载结构法)和数值分析法;在合理结构构造、施工工法等方面主要采用岩承理论(类似地层结构法),这些已有理论或方法隐含“变形协调控制”假定,实际应用中往往将这些假定忽视,因而需进一步发展新的理论方法以适应实际应用的需求。在大量工程实践和试验的基础上,揭示地下工程有效承载结构层与围岩荷载转移规律之间的关联性,建立地下工程平衡稳定理论,此理论既能反映传统“松弛荷载理论”和现代“岩承理论”的基本内容,又能拓宽平衡稳定性等内容,是地下工程平衡稳定性的新认识、新理念; 同时提出能量控制技术、预支护技术、受力独立性综合技术、变形协调控制技术4项关键技术。将这些技术合理地运用到实际工程施工中,将便于利用已有或新成果分类预防和控制地下工程质量和安全,为解决新型地下工程问题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9.
雷飞亚 《隧道建设》2019,39(Z1):245-256
为研究寒区隧道围岩在持续低温作用或冻融循环作用过程中,考虑岩体相变过程中多相体各组分变化引起的岩石热学参数差异对围岩温度场时空变化规律的影响,利用已有岩体未冻水含量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导不同孔隙率下岩体的热学参数计算公式。基于多孔介质模型建立考虑相变过程的围岩温度场计算模型,分析考虑潜热时不同孔隙率下围岩冻结缘的空间形态变化规律,及相变过程对温度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1)饱和岩体孔隙率越高,对岩体整体热学参数影响越大; 2)低温持续作用围岩时,冻结缘向围岩深处移动并不断变宽,其宽度与其深度呈线性关系; 3)饱和围岩孔隙率对冻结缘移动速度影响较大,但对其宽度基本无影响; 4)由于相变潜热,岩体在冻融循环过程中围岩温度时程曲线出现不对称阶梯状形态,且其阶梯形状宽度与围岩孔隙率呈正相关; 5)冻融循环过程中,升温及降温过程中冻结缘临近岩体温度梯度存在差异引起的传热效率不同直接导致升温、降温时程曲线的不对称性特征出现; 6)沿硐室围岩径向向外,各处围岩体的温度时程函数与加载的温度函数存在着振幅衰减和相位滞后的现象,且岩体孔隙率越高该现象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0.
This paper looks at the first and second best jointly optimal toll and road capacity investment problems from both policy and technical oriented perspectives. On the technical side,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constraint cutting algorithm for solving the second best problem under elastic demand which is formulated as a bilevel programming problem. The approach is shown to perform well despite several problems encountered by our previous work in Shepherd and Sumalee (Netw. Spat. Econ., 4(2): 161–179, 2004). The paper then applies the algorithm to a small sized network to investigate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best cases. This policy analys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joint first best structure is to invest in the most direct routes while reducing capacities elsewhere. Whilst unrealistic this acts as a useful benchmark.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certain second best policies can achieve a high proportion of the first best benefits while in general generating a revenue surplus. We also show that unless costs of capacity are known to be low then second best tolls will be affected and so should be analysed in conjunction with investments in the network.
Agachai SumaleeEmail:

Andrew Koh   Prior to joining the Institute for Transport Studies in December 2005, Andrew was employed for number of years as a consultant in highway assignment modelling. He is an economist with wide ranging research interests in transport economics as well as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heuristics such as genetic algorithms, particle swarm optimisation and differential evolution. Simon Shepherd   At the Institute for Transport Studies since 1989, he gained his doctorate in 1994 applying state-space methods to the problem of traffic responsive signal control in over-saturated conditions. His expertise lies in modelling and policy optimisation ranging from detailed simulation models through assignment to strategic land use transport models. Recently he has focussed on optimisation of road user charging schemes and is currently working on optimal cordon design and system dynamics approaches to strategic modelling. Agachai Sumalee   Agachai is currently an Assistant Professor at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 He obtained a Ph.D degree with the thesis entitled “Optimal Road Pricing Scheme Design” at Leeds University in 2004. His research areas cover transport network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stochastic network modeling, network reliability analysis, and road pricing. Agachai is currently an associate editor of Networks and Spatial Econom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