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164篇
综合类   84篇
水路运输   130篇
铁路运输   90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介绍虚拟数字转速仪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该系统不仅实现了转速的非接解式测量,而且其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现代汽车电子技术及其在仪表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讨论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的简要历程,现代汽车电子技术的一些应用领域及已有成效,在此基础上介绍汽车智能仪表的开发流程及其应用关键。  相似文献   
23.
汽车平顺性时域仿真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虚拟试验场技术进行了汽车行驶平顺性的时域仿真。建立了面向汽车平顺性分析的整车刚弹耦合有限元模型,同时建立了脉冲输入路面模型和随机输入路面模型。采用1/3倍频带分布加速度均方根值方法及总加权方法对试验车辆的平顺性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运用虚拟试验场技术能够真实地反映汽车的行驶平顺性,仿真分析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24.
赵杰 《汽车电器》2007,(9):14-31
简单介绍苏州金龙大中型客车和城市客车电气系统的设计原理和系统构成,着重阐述中央电气接线盒和组合仪表以及客车电气系统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5.
基于模态应力恢复的汽车零部件虚拟疲劳试验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有限元模态分析、柔性多体动力学求解和疲劳寿命预测的相关理论,通过模态应力恢复得到了汽车零部件疲劳载荷历程,并将其应用于虚拟疲劳试验,解决了汽车设计过程中无法快速、准确预知零部件疲劳寿命的难题。该试验方法应用于某车双横臂独立前悬中的下横臂,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该零件的预测疲劳寿命、寿命安全系数及危险部位等信息。结果表明该虚拟疲劳试验方法可作为汽车设计过程中的有效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26.
赵福堂  靖苏铜  朱军 《汽车工程》2006,28(11):1039-1042
以汽车发动机实验为基础,开发出一台汽车发动机ECU激励信号发生器。该系统使用NI系列的D/A转换卡,以LabVIEW软件编程进行虚拟仪器系统的构建,实现对发动机ECU的核心传感器信号的模拟。通过选择各路信号的类型,调节其频率、幅值,激励发动机ECU能够正常运转以便对发动机信号及ECU进行研究。通过对该系统进行的实测信号数据对比,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7.
设计了一种以80C196单片机为核心,集非电量测量、信号处理和接口技术于一体的动态检测火炮电站柴油机燃料系统的检测仪器,阐述了其检测原理,以及功能模块和软件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8.
润扬大桥悬索桥全站仪法挠度变形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科学评价桥梁结构体系的实际使用性能,大型桥梁竣工验收时必须进行静载试验。针对润扬大桥悬索桥静载试验工程项目,研究了利用全站仪进行桥梁挠度变形观测的方法。论文介绍了全站仪法测量桥梁挠度的原理和计算公式,并对全站仪法观测桥梁挠度变形值的测量精度进行了分析。通过到润扬大桥实地踏勘,制订了全站仪法挠度变形观测的具体方案。通过对全站仪实测数据和理论计算数据的比较和分析,证明了全站仪法大型桥梁挠度变形测量结果可靠,观测效率高。  相似文献   
29.
基于ADAMS/CAR二次开发模块研究汽车平顺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ADAMS/CAR二次开发模块为平台,建立了国产某小型客车虚拟样机的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按照国家有关整车平顺性的试验评价方法和标准,进行了整车平顺性脉冲输入和随机输入行驶仿真试验分析。对比实车测试结果,主要评价指标加权振级的最大仿真误差小于5%,即仿真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说明在车辆设计阶段,利用此二次开发模块可对其平顺性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30.
内燃机瞬时转速测量及其误差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论述了测量内燃机瞬时转速的PC仪器的工作原理 ,构成及其应用实例 ,并对磁电式转速测量系统固有的测量误差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