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28篇
综合类   51篇
水路运输   47篇
铁路运输   353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81.
在AC-25级配范围内,通过调整拌合楼各热料仓比例生产出7种级配的沥青混合料,采用贝雷法将AC-25级配组成划分为0~0.3、0.3~1.18、1.18~4.75、4.75~13.2、13.2~31.5 mm 5个区间,运用灰色关联法计算了不同级配的各区间集料含量与级配离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度可以较好地反映AC-25级配区间集料含量对级配离析的影响程度,5个区间4.75~13.2、0.3~1.18、0~0.3、1.18~4.75、13.2~31.5 mm的关联度依次减小;4.75~13.2 mm区间集料含量与级配离析的灰色关联度最大,该区间集料含量的变化对最终路面级配变异会产生较大影响,设计时可通过调整该种集料含量以获得较好的抗离析级配;1.18~4.75 mm 和13.2~31.5 mm粒径区间的集料含量与级配离析的灰色关联度偏小,说明粗集料和细集料中的较粗部分对级配离析的影响较小;各级配区间集料含量与级配变异程度的二次回归相关系数大于0.6,说明集料间交互作用对最终离析程度影响较大,仅考虑单个筛孔通过率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有可能会消弱集料级配的离析特征,应从不同粒级组合角度分析沥青混合料级配的抗离析性能。  相似文献   
582.
目前小偏置碰撞(25%重叠碰撞)在世界汽车安全领域正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分析现有车身结构在碰撞形式、侵入量、加速度以及被动约束系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沃尔沃S60与奥迪A4在碰撞过程中4个阶段不同的表现为例,得出碰撞第2阶段是影响25%偏置碰撞结果的关键过程,该阶段中车身shotgun封闭环状结构对25%重叠碰撞起到重要作用.指出车身结构、底盘悬挂摆臂结构件在碰撞中的变形趋势以及气囊气帘布置等是未来车辆被动安全提升的方向.  相似文献   
583.
高速重载铁路机车的大制动力对制动盘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着重介绍了时速160 km内燃机车用铸钢材质制动盘体的结构设计,并在ABAQUS软件中建立了有限元仿真模型,对盘体进行了热负荷模拟校核,结果满足要求。研究探讨了材料化学成分对盘体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实践生产制造和检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控制方法,通过了盘体材料的性能检验和1∶1制动动力试验及疲劳试验,经过运用考核,运用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584.
25型客车牵引梁一直采用槽钢拼接结构,此结构虽然刚度大,但是存在制造工艺复杂、工艺周期长、焊接变形大、不易调修等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槽钢拼接结构牵引梁制造工艺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了结构改进,将传统槽钢拼接结构牵引梁改为钢板折弯结构牵引梁。钢板折弯结构牵引梁在保证整个牵引梁强度的同时,焊接量较槽钢拼接结构牵引梁减少了80%,消除了由于焊接引起的焊接变形,保证了产品质量;同时,加工工序较槽钢拼接结构牵引梁由10道减少到4道,工作量减少了60%,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工艺成本。钢板折弯结构及槽钢结构牵引梁有限元计算和对比分析表明:在同载荷、同工况条件下,钢板折弯结构牵引梁的结构强度优于槽钢拼接结构牵引梁,且强度裕量较大。  相似文献   
585.
针对计算机联锁驱动相关继电器存在时延,当办理正向接车进路后接着办理正向发车进路时,第三接近区段机车信号收到突变LU码,出现“灯码不一致”的问题,对编码电路详细分析,研究提出两种编码电路改进方案,较好地解决了“突变码”问题,提高了设备运用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