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29篇
综合类   42篇
水路运输   18篇
铁路运输   27篇
综合运输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Major steps towards implementation of autonomous and connected transport are being taken nowadays. The trend of automation technology being used in vehicles by the most important vehicl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s expected to move closer to high or fully Autonomous Vehicles (AVs) through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in sectors of robotic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Vehicles with autonomous driving capabilities are planning to be available on market, in full scale, in the next years. In the longer term substantial benefits are mainly expected for accessibility to transport, safety, traffic flow, emissions, fuel use and comfort. All these potential societal benefits will not be achieved unless AVs are accepted and used by a critical mass of people. Addressing these challenges, this paper: (a) proposes a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ling process by extending the original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to explain and predict consumers’ intensions towards AVs, (b) based on the proposed TAM-extended framework, a 30-question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consumers’ intensions to use and accept AVs.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structs of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to use, perceived trust and social influence, are all useful predictors of behavioral intentions to have or use AVs, with perceived usefulness having the strongest impact. The insights derived from this study could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 to ongoing research related to technology acceptance of AVs and are expected to allow automobile industries to improve their design and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42.
新修订的《高速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5于2018年发布,2019年2月1日正式实施。本文结合工程实际,综合考虑技术进步、管理水平发展、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标准的更新等因素,总结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经验,从标准修订的背景,新标准整体上的变化,以及各系统的细节变化等方面,对新验收标准进行了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43.
为了更好控制科威特LNGI工程水力吹填砂土地基质量,合理评估水力吹填砂土地基处理后的承载力,选取基于CPT的3种经验公式,计算满足设计承载力200 kPa作用下所需的最小锥尖阻力qc值。结果显示,Bowles(1996)法和BS EN1997-1:2004 Annex D推荐法计算的最小qc值与水力吹填质量等级有关,但两者结果较接近,而EslaamizaadRobertson(1996)法计算的结果较小,仅为3. 8 MPa。基于保守考虑,最终结果取前两种方法平均值中的最大值7. 5 MPa。同时基于现场实际,在地基处理后预先进行CPT检测,得到平均锥尖阻力远大于计算验收值,并由大型载荷板ZLT试验验证了满足长期沉降的设计承载力。可见,在地基处理后可预先采用CPT对处理后地基处理承载力进行评估并辅助少量大型ZLT试验进行验证,可有效对地基承载力进行验收。  相似文献   
44.
在鲁迅逝世前,沈从文就多有论及鲁迅的文字,从这些文字中,可以发现沈从文对于鲁迅在认识与评价上的复杂性。沈从文从文学本体论出发,一方面肯定鲁迅在小说创作上的重要成就及其影响,对作为文学家的鲁迅持认同态度,另一方面又否定鲁迅的杂文创作及其社会政治意义,对作为思想家与战士的鲁迅表现出拒斥的态度。这就使得这一时期沈从文对于鲁迅的认识与评价居于疏离与接受之间,表现出一种复杂难解的矛盾态度。  相似文献   
45.
46.
给水集中监控系统建设标准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铁路给水集中监控系统技术管理标准》产生的历史背景 ,阐述贯彻监控标准的目的 ,明确落实监控标准的目标 ,对如何把握监控标准的主要环节、合理确立监控方案进行论证分析 ,把好监控系统质量验收关  相似文献   
47.
为量化非机动车对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分析了信号交叉口非机动车影响机动车运行的方式,估计了其持续时间,基于流量-速度关系,计算了不同情况下的饱和流率,建立了非机动车影响下典型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利用本模型计算的左转、直行机动车通行能力总体上低于HCM(Highway Capacity Manual)计算值;而右转机动车通行能力计算值在非机动车流量较低时与HCM计算值接近,在非机动车流量较高时略高于HCM计算值。可见,此模型可有效应用于计算非机动车影响下的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48.
按照《双壳油船共同规范》(CSR-OT),要求对74 500 DWT化学品船的货舱段区域进行有限元分析。应用英国劳氏船级社Ship Right软件,根据给出边界条件、载荷工况,计算船体主要构件强度,并按规范的许用应力衡定验收衡准。最后根据验收结果,确定设计方案,并对计算结果,通过相关修改,确保满足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49.
结合哈尔滨市城乡规划局对建筑工程规划验收的相关规定与要求,介绍验收测量的基本要求,分析验收测量的主要内容。将2014年7月1日起实施的《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同《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在新修订的内容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验证新规范的合理和准确。  相似文献   
50.
针对多哈新港项目中的地基验收标准(即经地基处理后,砂性土须达到中密-密实,黏性土须达到硬塑-坚 硬),提出采用CPT作为地基检测方法。首先通过CPT的端阻、摩阻比确定地层土类,划分成砂性土及黏性土两大类,然 后分别提出两类土的CPT验收曲线:对于砂性土,通过相对密度与CPT端阻的关系,推导得到砂性土达到中密-密实状态时 对应的CPT验收标准;对于黏性土,通过不排水抗剪强度与CPT端阻的关系,推导得到黏性土达到硬塑-坚硬状态时对应的 CPT验收标准。采用该地基验收方法简便快捷,值得在大面积的地基处理检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