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2篇 |
免费 | 75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361篇 |
综合类 | 413篇 |
水路运输 | 203篇 |
铁路运输 | 116篇 |
综合运输 | 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35篇 |
2020年 | 35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56篇 |
2013年 | 55篇 |
2012年 | 71篇 |
2011年 | 89篇 |
2010年 | 90篇 |
2009年 | 104篇 |
2008年 | 91篇 |
2007年 | 93篇 |
2006年 | 112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31.
快速有效的救援是减少铁路突发事件损失的重要工作。为降低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要求决策者能够快速做出资源调配方案。建立多出救点、多资源的基于时间最短和成本最低的多目标规划模型。通过数学描述给出解析算法,并通过具体算例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2.
机动车驾驶员人为因素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形成,并产生事故伤害的最主要原因。将区域道路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等统计指标值作为参考数列,将不同驾驶员人为因素组成的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次数作为比较数列,可以建立驾驶员人为事故因素与其危害性的灰色关联模型。结合实例,通过对灰色关联矩阵的定量化结果进行分析,可以评价驾驶员人为因素对不同类型事故危害性的影响,为有关部门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和预防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3.
“5.12”汶川地震灾区的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在山地发生的烈度最高、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为研究地震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规律,调查并分析了北川县和安县在地震前后的交通事故变化情况。发现灾区的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伤亡人数较震前大幅增加,事故致死率提高,事故的交通方式分布、24 h分布、形态分布以及成因等特征均有明显改变。分析认为这与地震造成的道路损坏、次生山地灾害,以及灾后出现的道路非交通占用、交通量激增、交通流的时空分布与构成变化、交通管理执法力度减弱和人们的心理变化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4.
针对特长铁路隧道火灾防灾救援中采用“定点”设置的问题,从人员安全疏散的观点出发,建立人员疏散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特长铁路隧道中设置定点的形式、长度,横通道的间距、数量,以及不同火灾场景下定点中人员安全疏散时间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一般特长铁路隧道定点设置方案,为进一步优化设计施工,促进完善铁路特长隧道的火灾防灾救援和安全疏散规划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5.
针对BML模型在分析交通事故对路网交通运行状态影响方面的不足,考虑事故发生时车辆为回避阻塞点而改变行驶路径等行为,对BML模型中事故点前车辆的行驶规则进行改进,使之与实际车辆的驾驶行为更加接近. 在改进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就路网交通流密度一定时,事故点数量变化对交通流平均速度的影响;事故点数量一定时,路网交通流密度变化对交通流平均速度的影响;事故点前各格点车辆转移概率对交通流平均速度的影响;车辆在事故点前各格点的转移概率分布函数不同对系统运行状态的影响等四个问题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36.
37.
根据南昌市2000年至2003年的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时空分布、事故形态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针对南昌市的交通事故的特点与规律,提出了预防交通事故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38.
39.
根据采集得到的真实事故数据,采用车辆损伤分析、能量分析和仿真分析等分析方法,同时应用KS—DYNA和MADYMO软件对交通事故进行重建,有助于认识交通事故发生的过程,了解事故损伤变形机理,从而进行事故责任认定和保险事故定损。 相似文献
40.
高速公路意外事件影响下的车辆跟驰模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应用智能主体技术, 针对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意外事件影响下的车辆跟驰行为, 建立了基于智能主体的车辆跟驰模型, 利用西部高速公路交通调查统计的数据, 对车辆主体的间距愿望进行了定量分析, 利用比例微分控制确定车辆主体的加速度响应, 建立了不同加速度队列的逻辑意图, 使模型的加速度响应符合车辆的动力特性。利用开发的EAD-Simulation系统, 在特定和随机两种不同过程下对模型进行的测试表明: 利用智能主体技术描述高速公路意外事件影响下的跟驰行为, 可充分发挥其个性、自治性和自适应性的特点, 在主体的属性描述中利用比例微分控制“类阻尼”的特性, 可有效地对车辆主体的稳定性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