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44篇
公路运输   131篇
综合类   148篇
水路运输   114篇
铁路运输   123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A novel semi-empirical tyre model for combined slip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new tyre-force model for simultaneous braking and cornering is presented, which is based on combining existing empirical models for pure braking and cornering with brush-model tyre mechanics. The aim is to offer an easy-to-use, accurate model for vehicle-handling simulations. On a working tyre the contact patch between the tyre and the road is, in general, divided into an adhesion region where the rubber is gripping the road and a sliding region where the rubber slides on the road surface. The total force generated by the tyre is then composed of components from these two regions. The brush model describes this in a mechanical framework. The proposed model is based on a new method to extract adhesion and sliding forces from empirical pure-slip tyre models. These forces are then scaled to account for the combined-slip condition. The combined-slip self-aligning torque is also described. A particular feature of the model is the inclusion of velocity dependence, even if this is not explicitly present in the empirical pure-slip model. The approach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most previous combined-slip models, in that it is based on a rather detailed mechanical model in combination with empirical pure-slip models. The model is computationally sound and efficient and does not rely on any additional parameters that depend on combined-slip data for calibration. It can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virtually any empirical pure-slip model and in this work the Magic Formula is used in examples. Results show good correspondence with experimental data.  相似文献   
152.
"中华之星"高速列车综合空气动力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我国即将投入运营的“中华之星”高速列车空气动力性能研究过程:数值计算、风洞试验、动模型试验、在线实车试验;对两种不同头形的高速列车交会压力波、列车空气阻力、列车表面压力分布、气动升力、横向气动力、列车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空气动力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动力车冷却风道一位百叶窗空气流向、流速。结果表明,“中华之星”高速列车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性能,能够满足安全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3.
气动液压平衡式水下武器发射系统喷注噪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空气动力学与工程热力学理论,研究了潜艇气动液压平衡式水下武器发射系统发射武器时喷注过程的空气动力特性.分析了高压气体在气瓶与气缸之间的流动特性,在近似条件下建立了作为发射动力源的质量流量变化率方程.利用Lishthill方程,结合空气动力特性,对发射过程中高压气体的声学特性进行了讨论,分析了气瓶初始压力、气瓶容积、发射气道因素对发射噪声的影响,并提出了噪声控制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4.
杨涛  王玉生  谭斌 《舰船电子工程》2010,30(4):50-52,177
结合敌空袭的目标选择的特点,综合考虑我防空兵主攻方向判断的依据,分析得出影响我防空兵对敌主攻分析判断的依据,并建立了指标体系,依照该指标体系应用多指标优选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来进行分析,并最终依照得出的数据实现对敌主攻方向的科学判断。  相似文献   
155.
根据人工神经网络的理论,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防空兵群指挥员综合素质的模糊评价模型,通过仿真和实例验证模型评价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6.
基于粘性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建立三维数值波浪水池,模拟有限振幅波的传播,并计算三维球体在规则波环境下所受的波浪力。采用两相不可压的RANS方程求解非定常不可压缩粘性流体,并采用流体体积函数(VOF)法对自由面进行动态模拟。通过编写用户自定义函数(UDF)设置边界入口速度和波高,实现在波浪水池尾部1~2倍波长区域消波,最终求出有限振幅波的模拟结果以及规则波中三维球体所受的波浪力,该结果与势流理论边界元法得到的结果在趋势上吻合良好。该研究方法为模拟分析其他海洋结构物在波浪中的水动力奠定基础,丰富与扩展了数值波浪水池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7.
The strip assumption is the basis of current buffeting analysis. However, the strip assumption has limitation in describing the buffeting load on a line-like structure. The validity of strip assumption was presented and an empirical 3-D aerodynamic admittance was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lift on streamlined decks.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3-D admittance and Sears function are depicted.  相似文献   
158.
MLX01磁悬浮列车横风气动力特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二维定常不可压缩N-S方程和κ-ε两方程湍流模型,采用有限容积法对MLX01型磁悬浮列车在横风作用下的气动力特性进行了详细的数值计算,得到了列车在不同运行工况下受到的侧向力、升力和倾覆力矩变化规律;深入探讨了自然风速分布和列车运行速度对磁悬浮列车横风气动力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9.
文章立足于防空兵群掩护纵深内重要固定目标,以抗击巡航导弹和作战飞机为主的作战背景,对巡航导弹和飞机可能的来袭航路进行分析,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相应数学模型,研究了防空兵群火力系统抗击来袭兵器时距被掩护目标较合理的配置距离,为防空兵群指挥员实施高效指挥提供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160.
介绍了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南海进行的预试井活动,讨论了将用于深水油山钻井作业的人工海底新技术.深水钻井市场在最近10年中处于不断扩张的过程,目前世界上用于深水和超深水钻采作业的钻井船和甲台数目不足.中国目前也需要更多的设备用于深水海洋的钻采作业.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拥有的一些半潜式钻井平台可以在水深浅于475m的水深中进行作业.自从2004年以来,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与挪威公司合作,进行人工海底技术的研究和改进,这种技术发展的目标是,利用较浅水作业的钻井平台,进行水深1 000~1 500 m的油气田的钻井作业.介绍了该种技术研究和改进的过程,相关装备的生产和更新.2008年6月,在中国南海的500m水域应用人工海底技术进行了预试验井的作业.2009年,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将在中国南海的同一海域进行另一次更深入的实际钻井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