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8篇
  免费   70篇
公路运输   473篇
综合类   442篇
水路运输   423篇
铁路运输   383篇
综合运输   9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Environmental considerations, concerning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ship exhaust gases and particles on ambient air quality, are behind the requirements of cleaner marine fuels currently applied in designated emission control areas (ECAs). We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a ship operating on two types of fuel on the indoor air quality onboard. Gaseous and particulate air pollutants were measured in the engine room and the accommodation sections on-board an icebreaker operating first on Heavy Fuel Oil (HFO, 1%-S), and later Marine Diesel Oil (MDO, 0.1%-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SO2, NOx, PM2.5 and 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 were observed when the ship was operating on MDO. Due to the higher content of alkylated PAHs in MDO compared to HFO, the concentration of PAHs increased during operation on MDO. The particulate PAHs classified as carcinogens, were similar to or lower in the MDO campaign. Chemical analysis of PM2.5 revealed that the particles consisted mainly of organic carbon and sulfate, although the fraction of metals was quite large in particles from the engine room.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all measured parameters showed a clear difference between HFO and MDO fuel on the 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on-board the ship. This empirical study poses a first example on how environmental policy-making impacts not only the primary target at a global level, but also brings unexpected localized benefits at workplace level. The study emphasizes the need of further investigations on the impact of new marine fuels and technologies on the indoor air environments on board.  相似文献   
922.
以深圳西乡商业中心旧城旧村改造项目基坑石方爆破工程为依托,针对爆破区域紧邻运营地铁、居民区的复杂环境,爆破振动安全控制要求极其严格,为确保安全,施工初期从施工工艺、施工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多项减振技术的现场试验,主要在电子雷管延迟间隔设置、减振孔规划、炮孔底部气垫层、爆破作业自由面朝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爆破振动现场实测值分析减振效果,并对上述各项减振技术进行了量化试验对比分析,获得该爆破施工地质环境条件下可靠的试验数据;在试验数据的支撑下,完善爆破施工技术、工艺、方案,成功地完成了该项目的施工。  相似文献   
923.
以日照港岚山港区北作业区6#大宗散货泊位工程(此为新建30万吨级专用码头泊位)施工为例,介绍在遇到现有沉箱预制场不满足千斤顶等顶升工艺,而建设工期及成本又不允许重新进行预制场改造情况下,运用超高压气囊异步顶升、移运超大型沉箱施工方法;该技术同时刷新了气囊出运沉箱的最大重量记录,提高了气囊出运工艺的出运能力和适用范围,降低了沉箱顶升、移运施工的安全风险,保证了施工总体进度,减少了预制场改造费,节约了施工成本;另外,还具有较好的环保效益,可供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参考选用,并可为建设单位决策提供实用、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24.
通过优化旅客登机序列可以有效地缩短登机时间,减少航班过站时间.登机效率的提高可通过调整座舱结构,增加过道通过能力来实现,如安装可侧向滑动的Side-slip 座椅来增加过道宽度,进而减少登机冲突.本文研究Side-slip座椅提高登机的效率.在掌握旅客登机行为以及与登机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立考虑旅客异质性的元胞自动机旅客登机仿真模型;以行人流动态特性分析为基础,开展登机时间与登机影响因素间的敏感性分析;对新型座椅的有效性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Side-slip座椅可大幅提高登机效率,同时可吸收行李分布变化、非熟练操作等不确定因素对登机时间稳定性的干扰.  相似文献   
925.
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空调风机的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并对常见故障进行了案例分析。对冷凝风机、蒸发风机的扇叶脱落和断裂问题以及异响问题进行了故障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故障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26.
随着客流和室外温度的变化,空调季节地铁车站的冷负荷在一天中会有一定的变化。空调水系统能根据负荷的变化进行工作,具有很大的节能空间。自2010年起,空调水变频技术已在上海轨道交通100多座地下车站进行了改造应用,由此,开展了对空调水变频节能技术的能效、维护、运行安全等方面的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927.
针对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司机室空调机组低压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将故障件返厂测试、装车运行测试后,对所有分析的可能原因进行逐一排查,最终锁定影响司机室空调机组低压故障的主因,并针对主因提出解决措施。通过对硬件与软件的优化,整改后司机室空调机组运行状态良好,优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28.
起飞是飞行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为研究起飞推力对油耗和排放的影响,基于多 种数据,建立一种耦合的起飞油耗计算方法,以广州白云机场起飞的B738、A320、A321、B737为 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方法的起飞油耗计算结果,分析推力对起飞油耗和排放的影响,并对比分析 推力调整后起飞排放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计算结果准确性较高,与真实数据相比,4 种机型起飞油耗平均相对差值分别为-2.32%、5.41%、2.31%和-3.80%;B738和B737随着推力的 增加,起飞油耗先减少后增加,推力在77%和81%时,起飞油耗最低;A320随着起飞推力越大,起 飞油耗越少;A321 随着推力越大,起飞油耗越多;采用推力调整后,广州白云机场 B738、B737、 A320、A321这4种机型的年起飞排放量累计可减少2499.3 t,减少率达6.4%;在各种排放物中,碳 排放量减少最多,为2471.1 t,占总排放物的98.9%,减少率达6.5%。采用推力调整减少起飞油耗 和排放对航空器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9.
为科学应对交通需求的持续增长,合理进行空域规划,从介观层面刻画交通流动态演化过程,提出航路网络交通流演化模型. 以此为基础,将预测得到的城市对间年度交通总需求量推演到整个航路网络中,实现未来交通需求时空分布的中长期预测;构建航路扇区容量需求预测模型,选取华东地区两个相邻航路扇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对航路扇区容量需求进行有效预测,未来5 年内两个航路扇区容量需求将分别由50架次/h、 39架次/h上升为70架次/h、45架次/h.  相似文献   
930.
研究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全自动车钩在对接试验时遇到的二位五通阀漏气故障,明确故障现象及特点,对调二位五通阀各部件,逐一验证,确认故障具体位置,对更换后的部件进行试验验证,最终确认故障点,提出处理意见,为列车架修出现的类似故障提供处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