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8篇
  免费   268篇
公路运输   1515篇
综合类   1487篇
水路运输   821篇
铁路运输   833篇
综合运输   12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310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374篇
  2011年   403篇
  2010年   291篇
  2009年   317篇
  2008年   353篇
  2007年   456篇
  2006年   424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研究目的:5.12汶川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震后10年内,将是次生地质灾害频发期。其中,滑坡是最为广泛、危害最大的灾害之一。正确认识地震诱发型滑坡形成机制,是防治设计的基础和依据。研究结论:以陇南三家地黄土地震滑坡为例,认为黄土泥岩顺层缓倾结构是此地震滑坡产生的内在因素,地处两构造交汇地带为滑坡形成提供内在动力,泥石流异常发育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外部因素,而地震波传播方向与坡体应力场方向耦合、地震波与黄土显微结构的耦合及地震波与突发地下水异常的耦合是该滑坡形成的诱发因素。针对滑坡形成机理提出了防治建议,对认识地震诱发型滑坡形成机理,有效降低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促进灾后重建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2.
热斑、疲劳裂纹和应力开裂是钢铁制动盘摩擦面在服役过程中存在的热损伤现象,是导致疲劳裂纹失效的重要起因。研究摩擦面热损伤的形成机理对于防止制动盘的热损伤失效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有限元计算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制动盘热斑、裂纹和应力开裂3种热损伤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热斑形成的温度条件和材料的组织变化、裂纹的形成和扩展规律以及5种约束所形成热应力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3.
文章介绍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现状,重点研究锂离子蓄电池在新型双能源机车上应用的可行性和关键技术方案,明确了新能源机车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
针对16MnDR结构钢在实际生产中的弊端,开发了16MnDR锻造圆钢,不仅填补了我国无16MnDR圆钢材料的空白,而且通过增加锻造比、控制偏析和非金属夹杂物以及采用超声波探伤检测内部缺陷等方式,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内部质量,综合性能也有显著的改善。同时,通过研究,既解决了材料利用率低、下料成本高、不利于锻造成型的问题,还解决了材料偏析、锻件加工后表面有磁痕等问题,降低了制造成本,确保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55.
城市轨道交通的系统构成和运营组织结构的特点包括专业多、覆盖面广、联动性强等,这些特点给保持长期的安全平稳运营带来很大挑战,反思各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事故案例,发现人为错误是最易出现也是最难控制的。从防错技术的提出、人为错误机理、防错核心思想入手,分析防错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应用的重要性;依据运营实际需求,提出防错技术应用的原则和推广实施"三阶六步"法,并结合运营实践进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56.
结合太中银铁路项目,对站内电码化由继电器编码与区间列控电子编码的CTCS-2级列控系统结合设计进行分析,并给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7.
介绍MSTP内嵌RPR技术在沈阳地铁传输系统的应用方案,对MSTP内嵌RPR的技术特点进行简要分析,并给出工程实施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58.
介绍客运专线ZPW-2000A轨道电路的结构组成,分析应用特点,阐明其与既有ZPW-2000A设备相比所具备的先进性及高可靠度,提出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9.
为了更好地分析砂泥岩互层缓倾切向边坡的变形机理情况,以西南某红层边坡为例,基于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软硬互层三维切向地质模型,探讨了边坡开挖、支护后的应力场和位移场。结果表明:砂泥岩互层切向边坡开挖后,边坡XX方向应力和YY方向应力出现了沿切向的锯齿形状,应力分布受岩层切向与互层岩性差异的影响较大,ZZ方向应力几乎不受影响;切向岩层受侧向约束的影响,致使边坡变形出现了层次性,且X方向较为显著,Y方向次之,Z方向最弱;边坡整体变形趋势类似于均质岩坡,呈现圆弧滑动趋势;边坡采用框架锚杆支护,仅起到构造护坡作用,边坡的变形和应力状态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影响。研究成果对砂泥岩缓倾切向边坡的变形预测和支挡防护具有一定的工程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0.
高速公路软岩隧道复合支护机理的FLAC解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结合软弱围岩隧道工程地质和支护设计特点 ,应用有限差分方法 ( FLAC)模拟研究了软岩隧道受力变形特征和围岩收敛曲线 ,并分析了复合支护结构中一次支护和二次支护结构的作用机理及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软岩隧道开挖和一次支护后围岩支护压力随拱顶位移增加而连续减小 ,预测的最大位移均发生在隧道拱顶。但是 ,在同样支护压力下 ,考虑软岩流变特征的收敛曲线的拱顶位移要大得多 ,必须及时设置二次支护。另外二次支护结构还将起到承受流变压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